健康網》下班老是大吃? 醫教按「飢點」穴位+運動防暴食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一下班就像顆洩了氣的皮球,釋放壓力只想軟爛大吃。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建議,飯前按壓「飢點」穴位60次,養成每日15分鐘的有氧運動,如爬樓梯、慢跑等,來減少過度的飢餓感,此外常吃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使得胃火越大,胃酸分泌越多,就越容易加重飢餓感,導致食慾亢進。
楊宗翰在臉書粉專「Dr.Alex 楊宗翰中醫師」發文分享,經常在腦力活動後感到飢餓,比如考試或上班,由於高強度思考會大量消耗腦部能量,所以大腦會因此刺激身體產生飢餓感來維持機能運轉。
他引述2016年美國期刊《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發表的研究發現,考完試後的學生肚子特別餓,比控制組的人多吃下了100大卡的熱量,但考試後做運動(跑步機上快跑2分鐘加快走1分鐘,共5組),反而能讓學生們少吃了25大卡。
他表示,主要的理論是運動能增加血液中血糖(glucose)和乳酸鹽(lactate)的濃度,進而提供給大腦當作養分,從而緩解明顯的飢餓感。
從傳統醫學的角度來說,他提到,情緒壓力的暴飲暴食跟肝的氣機不暢有關,不知不覺地食慾增加、口味加重,而時常吃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容易變成「胃火旺」的體質,胃火越大,胃酸分泌越多,就越容易加重飢餓感,導致食慾亢進,開始惡性循環。
穴道加運動減少飢餓感
●穴位「飢點」:位置在耳珠突起處的軟骨正中央,建議飯前30分鍾,用食指和大拇指持續按壓60次。
●適度的運動:上述的研究中分享了只要透過約15分鐘的有氧運動,就可以降低大腦想要攝取大量熱量的訊號,除了較高強度的間歇運動,像是爬樓梯、慢跑、騎腳踏車,這些都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重點是要養成習慣。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