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幼年型紅斑性狼瘡不失控! 台大醫院新研究曝最佳用藥時間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全身型紅斑性狼瘡(SLE)是相當棘手的自體免疫疾病,尤其18歲前就發病的兒童期患者,因腎臟受狼瘡影響的機會更高,其疾病嚴重程度與死亡率也比成人來得高,台大醫院今(29日)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在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稍有活性時就以生物製劑單株抗體進行維持性治療,半年施打一次,改變過去在急性期才用藥的作法,結果發現,可有效減少類固醇使用量,並降低住院、復發甚至洗腎的機率。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教授江伯倫說,SLE好發於14歲至44歲女性,男、女比例約為1:10,全台約有2、3萬病人,其發病的原因與基因、環境有關;因B細胞過度活化,免疫系統攻擊自身器官和組織造成全身性的傷害,不斷復發、併發嚴重疾病,急性期治療過程會破壞腎絲球,當腎絲球只要破壞超過50%就需要洗腎,其五年存活率約僅85%。
江伯倫與台大小兒部醫師林庭瑋、胡雅喬研究團隊,近期發表「使用Rituximab作為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病人之有效輔助治療」論文研究在國際期刊上,團隊以該院2015年到2022年收治的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病童進行回溯性病例研究,蒐集符合3個月內新診斷、疾病稍有活化但相對穩定的病人,發現半年使用一次生物製劑單株抗體作為輔助治療,可強化療程功效,更能穩定控制狼瘡。
林庭瑋指出,追蹤40名病童發現,有9成的病人幾乎或達到疾病控制;生物製劑單株抗體的作用機轉,會與在B淋巴球上的CD20抗原結合,啟動免疫反應,抑制B淋巴球,生物製劑單株抗體在人體內的生物活性長達約半年。
江伯倫說,皮質類固醇是治療急性SLE的主要方法,但患者也可能面臨非常嚴重的副作用,在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稍有活性時,輔助使用抑制B細胞的生物製劑,可減少劇烈惡化,降低發展成慢性腎衰竭的機會,更能減少類固醇使用。
江伯倫表示,台大是全球首個提出此治療方式的醫院,半年打一次,每次藥費約3.9萬元,透過研究成果,也期待更多醫院採用此方式,並希望健保有機會納入補助。台大研究團隊也提醒,使用抑制B細胞的生物製劑單株抗體時,需例行追蹤B細胞數目及血中免疫球蛋白濃度,並追蹤B、C型肝炎復發的可能。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