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胃食道逆流怎麼辦? 醫授2穴位改善也可「左側躺」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週末就是元宵節了,提燈籠吃元宵是傳統習俗,但糯米製的食品對於胃食道逆流的朋友們,可能要多謹慎!忠孝昌盛堂中醫師吳東霖分享,能從調整飲食習慣下手改善症狀,不過飽、用餐時間固定、減少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等改善腸胃道的環境、消化吸收能力,症狀半夜睡覺或突然發作時,可以選擇「左側躺」,使胃在食道下方,或按壓內關穴及合谷穴。
吳東霖在臉書粉專「昌盛堂中醫診所」發文指出,「胃食道逆流」看似單純只是胃酸上逆的問題,實際上卻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疾病,中焦腸胃系統呈現「寒熱錯雜」、「氣機升降失調」的狀態,同時伴隨「交感神經系統亢奮」而作用在胃及食道處。
他表示,其中「寒」主要是指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導致食物無法很好的被處理而堆積在腸胃道;「熱」一方面是因交感神經亢奮容易產生火氣;一方面是因為食物堆積在腸胃道後,胃不得不增加工作量以處理這些食物,進而造成胃功能亢盛、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發炎等熱像。
他說,腸胃道是一個有豐富神經網路控制的系統,當交感神經亢奮而作用在中焦腸胃系統,同時合併腸胃道寒熱錯雜的狀態時,就會導致腸胃氣機混亂、升降失常,進而產生胃酸上逆、火燒心等一系列症狀。
治療方面,他提到,中醫則偏向針對「造成胃酸上逆至食道之本因」治療,因此治療著重於調整腸胃環境、調整及增加腸胃蠕動,以及調整交感神經軸線穩定性、調整自律神經調控腸胃能力等。目標希望改善腸胃道狀態、使交感神經軸線穩定,進而停服所有的中藥、西藥。
胃食道逆流造成3原因
●吃得不對: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飲食的種類、份量、頻率、習慣等異常都會影響腸胃蠕動,導致食物堆積在腸胃道、促進胃酸在不該分泌時分泌。
●熬夜過勞:會耗損身體的能量。一方面導致腸胃道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消化、吸收食物;另一方面也會使身體調節交感神經的能力下降,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奮而作用於腸胃道。
●情緒緊張:會造成交感神經過度亢奮,使其作用在腸胃道而加重腸胃系統混亂的狀態。
4招改善胃食道逆流
●調整飲食習慣:不過飽、用餐時間固定、細嚼慢嚥、減少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減少影響腸胃蠕動的食物,不管是哪一種調整,都可以很大幅度的改善腸胃道的環境、消化吸收能力。
●調整緊張的情緒:可以改善交感神經亢奮而作用在腸胃道的狀態。
●左側躺:如果在半夜睡覺時發作時,可以嘗試「左側躺」,使胃在食道下方,且要避免右側躺(胃會在食道上方)。
●按壓穴道:因為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常常發生的很及時,如果真的很不舒服的話可以用大拇指大力按摩兩個穴道。
1.內關穴:在手臂內側、從腕橫紋往上三根手指頭的寬度的地方。可以疏通胃、食道的氣機。
2.合谷穴:在虎口處、食指掌骨一半的地方。可以疏通整個腸胃道的氣機,同時讓交感神經不要那麼亢奮。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