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婦常「凍袜條」淚眼汪汪 原來是這鼻組織在搞怪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63歲陳女士常不自覺地流淚,日常生活與社交困擾多,1回她左眼內側突然發紅腫脹,伴隨劇烈疼痛、出現黃白色分泌物,到成大醫院眼科就診,診斷是鼻淚管阻塞引起的急性淚囊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經過醫師切開排膿、給抗生素藥物及手術,讓她恢復正常生活,不再經常淚眼汪汪!
成大醫院眼科醫師林柏安表示,淚液大部分是由淚腺分泌,功能是滋潤眼表及清潔,再經由鼻淚管系統引流至鼻道排出。但當負責「排水」的鼻淚管系統阻塞或功能不佳,淚液無法順利排出時,會造成溢淚或分泌物增加。如果淚水因此長期滯留淚囊孳生細菌,可能導致急性或慢性淚囊炎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像陳女病例),不容輕忽。
林柏安說明,依年齡不同,鼻淚管阻塞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
●先天性:常見於新生兒,約90%案例在1歲前會自行緩解,醫師會建議家長在孩子6月到12月大之前用淚囊按摩方式輔助疏通;如症狀在1歲之後持續,建議手術治療。
●後天性:成年人發生率較高,尤其是年長者,成因包括老年退化(如63歲陳女病例)、外傷、長期鼻腔感染、慢性眼瞼結膜發炎、有腫瘤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等。
林柏安指釐清鼻淚管有無阻塞是處置的第1步,診斷病因後再選擇最適合的療法,包括「鼻淚管氣球擴張術合併矽質管植入」和「淚囊鼻腔造口吻合手術」,前者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擴張鼻淚管狹窄處,優點是簡易快速無傷口,術後當天可返家,對於局部鼻淚管阻塞患者較有效;至於治療無效或嚴重阻塞者,就需做後者淚囊鼻腔造口吻合術,此手術又分傳統和微創內視鏡2種,微創手術好處是避免眼周傷口,保留眼周組織及韌帶結構完整,提升淚水排出功能,近年來漸成為治療主流。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