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壓力大就腹痛又便秘? 醫教「這樣做」改善腸躁症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腸躁症的病人可能在任何時間,發生一個或多個徵狀,徵狀嚴重程度不一,變化很大;但是在遭遇壓力時,徵狀會特別嚴重。吳耿良診所院長吳耿良表示,想治療腸躁症,日常應增加身體的活動力;改善飲食習慣及適度減壓;另,腸躁症的改善是漸進緩慢地,症狀並不會立刻消失,這時就需要用藥物減輕症狀,協助度過這段調整期。
吳耿良在臉書粉專「吳耿良診所-內科胃腸肝膽科」發文指出,大腸激躁症(腸躁症)是腸胃科較常見的症候群,其特徵是腹部疼痛或絞痛合併腸道功能的改變,包括腹部漲大、產氣、腹瀉和便秘。以下為腸躁症常見的症狀,而這些症狀大部份起因於腸子的痙攣收縮和腸道的敏感,當食物因腸內痙攣而移動太快或太慢時,便產生不同的症狀。
●腹瀉:發生的非常緊急,在「飲食後」更嚴重。
●便秘:會造成病人很不舒服,病人覺得費很大的力氣,仍然解不乾淨。
●有時腹瀉,有時便秘。
●腹部常脹氣。
●糞便上有黏液。
●腹痛或絞痛,但是在排便或排屁之後獲得緩解。
吳耿良表示,診斷腸躁症必須根據症狀,並排除其它所有可能引起相似症狀的疾病之後,例如感染,發炎,潰瘍,憩室,和癌症,才能確立腸躁症的診斷。所以先瞭解詳細的症狀和病史,在初步的身體理學檢查之後,若有需要,還要安排許多診斷檢查,像是血液化驗、糞便化驗、和內視鏡篩檢等。當檢查結果皆正常,並無構造上的任何異常時,才能診斷為腸躁症。
吳耿良提醒,因為腸躁症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治療目標,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活動,和提高生活品質為主。首先,要瞭解自己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活動時、或吃什麼東西以後,症狀會比較嚴重。再根據以下的建議,幫助自己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減輕和控制症狀,不必長期依賴藥物的短暫效果。當然不能期望立刻獲得完全的改善,因為改善的效果是逐漸增加的,可能需要6個月或更久的時間,才能得到明顯的改善。
4招治療腸躁症
●增加身體的活動力。
●改善飲食:均衡的飲食、規律的進食時間、增加高纖維的食物、和喝足夠的水份。
●減少壓力來源:擔心、焦慮、和很多的心理壓力都能引起消化道問題,例如胃痛或腹瀉。有腸躁症的人這種現象更頻繁更嚴重,必須減少壓力來源,並調整心態,才可以打斷惡性循環,減輕腸躁症的症狀。
●藥物:當你在調整生活習性時,腸躁症的改善是漸進緩慢地,症狀並不會立刻消失,這時就需要用藥物減輕症狀,協助度過這段調整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