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全球首份研究:瓶裝水的塑膠微粒高出預期百倍

2024/01/10 10:25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全球第一篇研究指出,從瓶裝水中偵測到每公升水中平均含有24萬個塑膠微粒,其中高達9成是奈米塑膠微粒,比先前估計高出10至100倍,潛在健康隱憂有待進一步研究。(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相較於塑膠微粒危害人體的相關討論行之有年,針對瓶裝水所含的體積更小的「奈米塑膠微粒」問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8日發表全球第一篇研究。研究人員新開發的技術,從熱門品牌瓶裝水中偵測到每公升水中平均含有24萬個塑膠微粒,其中高達9成是奈米塑膠微粒,比先前估計高出10至100倍,潛在健康隱憂有待進一步研究。

研究人員選了3個知名品牌共25罐1公升裝瓶裝水做檢測,但未透露品牌名稱以求公平,因「所有瓶裝水中都有奈米塑膠微粒」。研究結果顯示,每公升瓶裝水含有11萬至37萬個塑膠微粒,其中高達9成為奈米塑膠微粒。

從風化和腐爛之聚合物材料、汽車輪胎或衣物磨損,以及許多其他來源進入環境的塑膠顆粒越小,越容易被細胞吸收。儘管光是簡單開瓶動作就能讓塑膠碎片滲入水中,科學界目前普遍認定尺寸在1微米(百萬分之1公尺)到5毫米(千分之1公尺)之間的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健康風險偏低,因它太「龐大」,無法被人體細胞吸收到任何顯著程度並分布於體內,更難以消化而大部分被排出體外。但世界衛生組織(WHO)2019年8月曾警告道,人體對瓶裝水內塑膠微粒雖吸收有限,惟恐難抵禦奈米塑膠微粒,唯當時研究數據不足。

該篇論文共同作者之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化學專家顏備戰(Beizhan Yan)告訴法新社,「我們不建議有需要時不飲用瓶裝水,因脫水帶來的風險,可能超過接觸奈米塑膠微粒帶來的潛在危險」,但「如果人們擔心瓶裝水中的奈米塑膠微粒,那麼考慮使用自來水等替代品是合理的」,因自來水中的含量相對低。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