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狹窄也可置放支架治療 恢復快也降低感染風險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心臟血管狹窄阻塞可以心導管進行氣球擴張與置放支架拓寬,輸尿管狹窄阻塞除了以往置放雙J導管作法外,台北榮總也引進德國經驗,使用內視鏡進行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是一種新型無創的輸尿管支架系統,恢復快也大幅降低感染風險。
30歲藍先生青少年時期罹患骨肉瘤,十多年來經歷多次手術,因腫瘤包圍右側輸尿管,必須長期置放並反覆更換雙J導管,以緩解腎水腫。不過,他說,雙J導管經常出現感染而跑醫院急診,發燒、嘔吐通通來,有時發生在半夜更是不堪其擾,且如廁常見血尿,在醫療團隊建議下,接受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後,至今3年都未再感染。59歲胡小姐原本也深受雙J導管反覆更換之苦,最後採用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直呼生活恢復到原來沒生病時一樣。
台北榮總泌尿部醫師魏子鈞表示,傳統置放雙J導管就是將兩個頭都具有像J型一樣的彎鉤狀導管,動態地固定於腎臟和膀胱之間,如同高速公路塞車,蓋一條高鐵貫穿北高疏導,但存在結石、肉芽或贅生物等問題,因此通常3個月、最長1年就要更換。
不過,魏子鈞指出,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以無創方式,使用內視鏡進行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達到緩解輸尿管狹窄或腎水腫,無須定期置換,可免除全身麻醉風險,僅局部麻醉不適,平均2、3天可出院,北榮已執行近百例;國際已有報告置放超過3年,甚至10年,但前提是必須定期追蹤,確認沒有併發症。
魏子鈞提到,原則上,若為良性病灶或惡性腫瘤病況穩定,比較適合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現無健保給付,自費約12萬元上下。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