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榮創新側臥式機械手臂微創腹式脊椎手術 8旬嬤重新起步走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80歲的吳阿嬤腰椎嚴重退化、骨質疏鬆,導致腰椎第3、4、節5嚴重滑脫、且壓迫神經,痛到舉步維艱、難以走路,但害怕脊椎手術可能併發症,遲遲不敢手術,今年11月接受台中榮總創新術式「側臥式機械手臂微創腹式脊椎手術」,術後隔天就能下床,第3天出院,今天到醫院分享經驗,感謝醫療團隊,讓她能重新正常走路,開心去買菜。
台中榮總脊椎外科主任潘建州指出,目前大多數醫仍使用傳統脊椎融合手術,由背部切開皮膚,剝離背肌,拉開脊髓神經,切除突出的椎間盤並植入椎體間墊片及骨釘,最大缺點是必須拉開脊髓神經,容易造成神經損傷,為避免神經損傷,導致神經擋住椎間盤,空間不足,只能置入小尺寸的椎間墊片,導致穩定度不足,骨癒合時間較長,術後恢復速度也較慢。
中榮「側臥式機械手臂微創腹式脊椎手術」結合微創腹式脊椎手術及雷納生機械手臂輔助,讓病人在側躺姿勢下,經由側腹部切一個小傷口,沿著後腹腔切除突出的椎間盤,可大幅減少神經拉傷機率,也可植入大尺寸的椎體間墊片,提高脊椎穩定度;同時在機械手臂導引下由背部植入椎弓根釘(骨釘),更可精準植入椎骨的骨質緻密區,精確又穩固。
潘建州說,此創新術式不但讓病人全程側臥接受手術,出血量極少、大幅減少損傷脊髓風險、手術時間大幅縮短約1小時,安全又精準,術後復原速度非常快,病人滿意度甚高,適合所有脊椎融合手術的病人,尤其適用於年紀大、慢性病及麻醉風險高的病人。
中榮骨科部主任陳昆輝提醒,預防脊椎病變,年輕就要預防椎間盤突出,注意姿勢正確、減少搬重物、運動前要熱身;50、60歲後面臨脊椎退化,要注意骨質疏鬆、肌少症,要多運動及防止跌倒,他強調,現代醫療技術、觀念、設備快速進步,以前難以完成的手術目標,已經可藉由新式設備與技術輕易達成,因此病患不要諱疾忌醫,應積極保健及治療。
台中榮總副院長李政鴻指出,中榮首創「側臥式機械手臂微創腹式脊椎手術」,讓病人在側躺姿勢下施行微創腹式脊椎手術,同時以機械手臂於背部植入骨釘,病人不須翻身,節省人力及重複消毒與準備器械時間,大幅提升開刀房效率;且因同步施行微創腹式與背部植釘手術,開刀時間大幅縮短,降低病人麻醉藥的劑量,加快病人復原速度,更明顯減少併發症,累積百例經驗,手術時間平均縮短約1小時,出血量幾乎為零,病人滿意度甚高,相關資料已著手整理、分析,準備發表於學術期刊。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