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身體多處出血罹少見癌症 健保給付新標靶藥增治療選擇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70多歲陳女士,在30多歲時,眼睛黏膜、牙齦、子宮異常出血,先後至眼科、牙科、婦產科就診,遲遲未找出病因,最後確診是「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
WM在淋巴瘤中極少見,台灣每年新發病例不到50人,高風險族群5年存活率僅36%,但衛福部健保署今年12月起給付新一代口服標靶藥,12個月內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可達到90%,醫師也提醒出現6大症狀最好進一步檢查。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泰中表示,淋巴瘤與其他固態腫瘤不同,是由全身性淋巴球癌化生成,患者初期可能在身體不同位置發現病變,增加早期診斷難度,其中,較為少見的WM,因為病人數過少而面臨容易漏診或誤診、難以取得臨床試驗進展、缺乏專用藥物等挑戰,實屬弱勢中的極弱勢。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說明,WM癌細胞會侵犯骨髓、淋巴結、脾臟等,每年發病率10萬分之0.38,發病年齡中位數是63至73歲,男性多於女性,由於患者體內免疫球蛋白(IgM)會過度增生,導致血液黏稠,當異常到一定程度,就可能發生多處黏膜不正常出血。
張正雄並指出,大量IgM造成高黏滯血綜合症,會造成患者血管阻塞,可能導致眼靜脈阻塞,引發視力受損,或是腦血管阻塞,出現神經症狀、中風,或是心肺血管阻塞,發生喘、肺栓塞、心肌梗塞等。
WM治療方式包含化學治療,生物製劑、標靶治療。黃泰中說明,過去治療以化療為主,副作用較多,但今年12月起,健保已將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納入給付,減輕病友負擔,且12個月內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擴大至90%。
陳女士過去化療副作用大,造成反覆感染,身體負荷大,現在可以使用標靶藥治療,她說副作用真的改善很多,感謝社會各界和健保署的努力,也呼籲病友要有信心。
黃泰中提醒,當民眾出現持續發燒、夜間盜汗、體重下降、疲勞、淋巴結或肝臟、脾臟腫大,或是皮疹、皮膚異常等6大症狀,並持續約2至3週,應至血液腫瘤科進一步檢查。骨髓檢查是診斷WM的重要工具,但不是腰椎穿刺,與脊椎沒有關係,民眾不用過於擔心。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