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下體發炎出現紅斑又潰瘍 醫師診斷竟是用藥惹禍

2023/12/10 22:20

醫師表示,固定型藥物疹最常見於四肢、口腔嘴唇、私密部位。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約有15%-20%的機會出現這種皮膚反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43歲的李先生,半年前龜頭包皮發炎、擦抗生素治療後改善,但1、2週後下體卻出現紅斑,又試了好幾種不同的藥膏、口服藥,紅斑非但未消,甚至開始潰爛,起水泡。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推斷李先生應該是罹患了「固定性藥物疹」,是一種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建議不要再使用藥物治療,李先生照做,1個月後潰瘍果真好轉。

呂謹亨在臉書粉專「泌尿科呂謹亨醫師 - 大亨醫師」發文指出,當時仔細查看李先生的生殖器,發現包皮跟龜頭處有數個邊界明顯的紅色橢圓形斑塊,斑塊周圍和中間散布著紅疹、潰瘍及水泡,讓病人又癢又痛。

合併病史和症狀,呂謹亨推斷李先生應是罹患了固定性藥物疹,於是建議不要再使用任何藥物治療,若覺得患處很癢,就薄薄的在傷口處塗一點凡士林,保持乾燥通風就好。半信半疑的李先生照做1個月後,潰瘍真的好轉,但是,有時感冒吃止痛藥、抗生素,包皮又會開始發炎,在反覆幾次發炎感染之後,最後受不了,趁著中間包皮發炎較改善的空檔,決定割除包皮,一勞永逸。

服藥後出現紅、紫色斑塊要注意

呂謹亨表示,很多人經常在同一區域出紅疹、深紫色看似瘀傷的斑塊,有時還可能伴隨水泡、潰瘍,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固定型藥物疹所致,給患者帶來長期的困擾。每當聽到患者在相同部位反覆出現濕疹或瘀傷時,他都會詢問:「是否在服用感冒藥、抗生素或消炎止痛藥後才出現這種皮膚狀況?」因為這有高度機率是固定型藥物疹。

根據文獻,固定型藥物疹主要是由於某些特定抗生素、消炎解熱止痛藥引起的皮膚反應。其主要特點是在服用特定藥物後,身體特定位置會出現顯著的皮膚色彩變化,通常呈現一個或多個明顯邊界的紅色、紫色圓形或橢圓形斑塊,少數情況可能伴有發癢、紅疹、潰瘍、灼痛或水泡。

固定型藥物疹最常見於四肢、口腔嘴唇、私密部位。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約有15%-20%的機會出現這種皮膚反應。初次發作通常在接觸藥物數週後才出現,但再次接觸相同藥物時,症狀可在數分鐘至小時內再次發作,且色斑的顏色會逐漸變得難以消退。

固定性藥物疹與過敏蕁麻疹有別

呂謹亨說明,固定型藥物疹是一種特殊的藥物過敏反應,與一般食物過敏蕁麻疹不同。食物過敏蕁麻疹會在全身出現大小不一的紅疹,並伴隨發癢和發熱,而固定型藥物疹通常僅在特定區域反覆發作。

注意過敏狀況 紀錄藥物名稱

呂謹亨解釋,抗生素和消炎解熱止痛藥(NSAIDs)是常見引起固定型藥物疹的藥物。其他藥物,如抗癲癇藥和心臟藥,也有報告引起固定型藥物疹的案例,但過敏反應和程度因人而異。對於固定型藥物疹的治療相當簡單,只需停止使用引起過敏的藥物,口服抗組織胺,並應用類固醇藥物。大多數症狀通常在幾天內獲得緩解。患者應注意藥物過敏的狀況,避免再次接觸相同的藥物。

醫師指出,當藥物引起過敏時,除了停止使用,患者也應該記錄下藥物的名稱,以免其他醫生再次開立相同藥物;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非文中當事人。(圖取自freepik)

另外,呂謹亨提醒,對於藥物過敏而言,最棘手的是在使用前無法預知。因此,當醫生處方新藥並引起過敏時,患者應立即停止使用藥物,並尋求醫療協助。同時,患者也應該記錄下藥物的名稱,以免其他醫生再次處方相同的藥物。如果每次使用感冒止痛藥後都在同一位置出現深色的紅疹,可能需要注意可能是固定型藥物疹,應該盡早尋求醫療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