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大雪溫補7族群別碰! 中醫:反使火燒心加重

2023/12/07 16:33

中醫師提醒,除了陰虛、實熱,以及陰陽兩虛者外,本身患有急性發炎、高血壓、尋麻疹、濕疹、有傷口、糖尿病或腎病症候群等也不宜溫補;示意圖。(資料照)

中醫師提醒,除了陰虛、實熱,以及陰陽兩虛者外,本身患有急性發炎、高血壓、尋麻疹、濕疹、有傷口、糖尿病或腎病症候群等也不宜溫補;示意圖。(資料照)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7日)是節氣大雪,氣溫逐漸下降,許多人開始進補。中醫師王大元提醒,進補時需依體質調整,以免適得其反。其中陽虛者可採溫補方式,但因料理中的藥材具活血行氣、溫通脾胃和促進循環功效,因此急性發炎、高血壓、尋麻疹、濕疹、有傷口、糖尿病或腎病症候群等不適合溫補,且過多的湯水會使胃食道逆流加重。另,若為陰虛、實熱者需用涼補方式;屬陰陽兩虛者,則不宜攝取過冷或過熱的食材,建議先顧好腸胃。

王大元在臉書專頁「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發文分享,低溫會刺激末梢神經收縮,致血壓上升、血栓問題,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做好保暖。在中醫認為陽氣能溫煦五臟六腑的運作,因此建議盡量睡滿7小時,大雪後晚上11點前就寢,想要外出運動,最好等到日出後、氣溫升高再開始,並重於保暖肚臍、頸部、腰背和腳底等部位,讓全身暖和。

3體質適合不同進補方式

大雪是個食補的重要節氣,不過需要選擇適合的進補方式。王大元指出,進補有分「溫補」、「涼補」和「平補」,並依體質調整,像是陽虛、實熱、陰虛、陰陽兩虛的體質有不同的補法:

●陽虛體質:若容易手腳冰冷、大便軟散、倦怠無力或舌頭胖大,屬於陽虛體質。這類型的民眾較適合「溫補」,像是當歸生薑羊肉湯、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等藥膳。

●陰虛或實熱體質:若屬於「實熱型」或「陰虛型」的體質,容易會感到身體燥熱、大便乾硬、口乾舌燥或舌質鮮紅,因此反而要「消滯」或「涼補」,讓腸胃通暢和滋陰補水,像是吃點木耳、百合、白蘿蔔、海帶、冬瓜、白菜和水梨等食材,以免愈補愈上火,千萬不要跟著大家一起溫補。

●陰陽兩虛體質:有些人則是怕冷又怕熱,精神萎頓、少氣懶言,容易消化不良、腸胃功能不適,屬於「陰陽兩虛」的體質,因此攝取過冷或過熱的食材都不適合,建議先顧好腸胃。因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可選用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四神湯組成)或白朮、葛根或黨參等藥材來「平補」。

中醫師表示,熱紅酒有溫中散寒、保護心血管和預防感冒的功效;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中醫師表示,熱紅酒有溫中散寒、保護心血管和預防感冒的功效;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自製茶飲、熱紅酒暖身

大雪時節可來點茶飲暖身活絡,強化身體循環。王大元建議,可選用加入肉桂、茴香、乾薑和陳皮數片,甜度可用桂圓、紅棗、黑糖、炙甘草或蜂蜜來調味,前四味以溫補脾胃較佳,蜂蜜則對肺部保養尤佳,記得微甜就好,以免過度滋膩而腸胃不適。此外,若喜歡花香的人更可酌加桂花、茉莉花瓣來增加香氣,以上材料用清水煮開即可,也可用沸水浸泡10-15分鐘,味道更加甘醇。

王大元補充,如果覺得天氣變化,導致腰痠背痛、活動力降低,可以再加入杜仲3-5錢、枸杞子一小撮,更能補養肝腎、保護筋骨。

在乾冷的「大雪」夜裡也適合來杯熱紅酒,王大元提到,熱紅酒有溫中散寒、保護心血管和預防感冒的功效。製作熱紅酒材料內有水果、糖,再加上各種香料如丁香、肉桂、肉荳蔻、生薑一起熬煮;選擇糖時,除了砂糖,也可以改用健脾的黑糖或潤肺的蜂蜜。

補陽也應重視養腎補陰

除了茶飲之外,大雪有什麼進補食材呢?王大元舉例,可多吃洋蔥、青蔥、生薑、蒜頭、花椒、茴香等調味品,其辛溫散寒、宣通陽氣,通常能增加血液灌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進而保護心血管系統,但是補陽的當下,仍應重視養腎補陰,避免過食辛辣燥熱的食物,致口乾上火,因此需適量酌加深色蔬菜或涼性瓜類,像是菠菜、莧菜、花椰菜、白蘿蔔和冬瓜等,皆可矯正過度溫熱的食材。

許多人皆會吃鍋喝湯來進補,王大元提醒,像是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或藥膳排骨等,通常含有當歸、川芎、枸杞子、小茴香、薑黃、乾薑、胡椒、米酒、桂皮或花椒等成份,具有活血行氣、溫通脾胃和促進循環的溫補功效,但也因其溫熱屬性,若正處急性發炎、高血壓、尋麻疹、濕疹、有傷口、糖尿病或腎病症候群等都不適合進補,而且過多的湯水容易導致胃內壓力過大,進而使胃食道逆流加重。

冬季穴位按摩重在養腎培元

除了透過食補外,也可透過按摩穴位保健身體。王大元表示,天氣寒冷時,人的陽氣會潛藏於內,因此新陳代謝相對降低,冬季養生需著重在養腎培元,因此以按摩氣海、關元、太溪、湧泉、腎俞穴為主,一天按摩2次,一次5-10分鐘。

如果想要泡湯,不妨在家DIY中藥泡湯包,王大元提及,泡湯包的基底以老薑和艾葉為主,需再依照不同證型予以增減,若是陽氣不足可多加入桂枝、獨活、麻黃、附子;氣血不足型再加入當歸、黃耆等;肝鬱氣滯型加入柴胡、香附等,原則上藥材以同劑量(每個藥材15公克)為準,並依照喜好調整比例。浸泡前,先用熱水泡開藥材,再加水稀釋到40-42℃,浸泡約15-20分鐘,避免過高水溫造成皮膚紅腫、乾燥和脫屑。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