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久坐、姿勢不良易致「膏肓」痛 中醫浮針治療助緩解

2023/11/29 21:00

中醫師指出,辦公長時間久坐、坐姿不良,座椅高度不適合等,都容易造成背後「膏肓」痛的現象;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辦公長時間久坐、坐姿不良,座椅高度不適合等,都容易造成背後「膏肓」痛的現象,中醫師李俊儀指出,膏肓位於背部肩胛與脊椎的連線附近,而膏肓痛又被西醫稱為「菱形肌筋膜炎」。保持膏肓穴的正常運作,可以調和全身氣血,讓身體循環順利,從而使自身的身體維持健康。並表示,藉由中醫的浮針治療,可改善膏肓痛情形。

中醫師李俊儀在臉書專頁「不老中醫 李胖醫師 李俊儀」發文指出,俗話常說「病入膏肓」,相傳春秋時晉國景公就是因為病入膏肓而去世,膏肓指的是人體心臟下、橫隔膜上的部位,艾灸、針刺和藥力都難抵達,所以難以治癒。

而人體後背也有個「膏肓穴」,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中說「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後等,百病無所不療」。保持「膏肓穴」的正常運作,可以調和全身氣血的作用,讓身體氣血循環順利,從而使自身的身體維持健康。另,李俊儀也分享膏肓痛不同時期症狀如下:

長期膏肓痛 間接致頭痛、失眠

初期 : 因為工作導致筋膜、肌肉發炎,所以痛點會上下左右游移不定,疼痛通常1週內會好轉。

後期 : 筋膜、肌肉多次發炎之後,會造成組織的沾粘,讓膏肓容易反覆痠痛,變成真正的「病入膏肓」。

後遺症 : 長期背部筋膜、肌肉的沾黏就會導致肩胛骨和脊椎位移,骨頭的移動,會造成胸部空間的縮小,導致胸悶、心悸,進而從生理影響心理,發生頭痛、失眠。

中醫師表示,浮針又叫做「新式針灸」,是藉由浮針鬆動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第一時間解除緊繃的筋膜,讓受傷缺血、缺養分的筋膜和肌肉獲得紓解;圖為示意圖。(資料照)

膏肓痛 新式針灸來幫忙 

李俊儀表示,浮針又叫做「新式針灸」,是藉由浮針鬆動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第一時間解除緊繃的筋膜,讓受傷缺血、缺養分的筋膜和肌肉獲得紓解,直接針對患肌(造成問題的肌肉)做治療,改善身體的痠痛和關節疼痛,主要有3功效,包含:解除菱形肌的緊繃的狀態,改善疼痛 ;局部充血修復軟組織,減少沾黏;配合結構調整,回復脊椎。

李俊儀提醒,久坐的上班族、學生等等,每1小時要起身走走晃晃,每餐飯後做身體拉伸動作‍,身體和機器一樣,都要定期保養才會用的久,壞的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