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河豚案檢驗最快下週一出爐 食藥署曝「這些海鮮」也都曾引中毒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南投縣發生罕見食用河豚中毒致死案,造成1死、8人身體不適,衛福部食藥署今(29日)召開例行記者會,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針對國內近日發生河豚中毒事件,食藥署已經收到惹禍的河豚檢體,將進一步檢驗魚種和河豚毒素,結果將於下週一出爐。
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治醫師何揚說,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毒性約是氰化鈉的1000倍以上, 即使加熱後也無法破壞毒素。其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中,通常於食用後10至45分鐘會有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死亡率約為61%,目前無解毒劑。
除了河豚,國內也曾發生民眾食用海鮮中毒事件,何揚提到,貝類、螺類、章魚等其他海產,都可能因食物鏈關係而殘留河豚毒素,屏東曾有民眾誤食織紋螺中毒事件,國外也有過民眾吃到藍紋章魚中毒個案,提醒國人,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避免捕捉或購買、食用來路不明的海鮮。
對於外界關注是否會仿照日本推行河豚處理證照制,林金富說,目前國內未針對任何料理處理強制規定需取得證照,是否需要建立制度或修法仍須蒐集意見並跨部會討論,鑑於河豚種類繁多,光靠肉眼不易辨識,建議餐飲業者不供應河豚,民眾也盡量避免捕捉及食用河豚。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