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傷口保持乾燥快快好? 醫列照護3原則:「保濕」最重要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相信不少民眾都有擦傷等經驗,疼痛紅腫的傷口到底該如何照護?要保持乾燥?對此,雅丰時尚診所整形外科醫師楊弘維表示,掌握乾淨、保濕及密閉3大法則,讓你遇到傷口不驚慌。他也強調,坊間流傳「傷口應盡可能保持乾燥,讓它快點結痂才會好」是錯誤觀念,近代的傷口癒合觀念早就從乾轉濕,在濕潤環境下,表面急性傷口的癒合速度,比在乾燥痂皮下的癒合速度要快上2倍,因此「保濕」是法則中最重要的一個。
楊弘維在臉書專頁「整外傑夫羊 楊弘維醫師」發文分享3大傷口照護法則,詳細說明如下:
傷口「乾淨」很重要
傷口照護的第1步,清潔跟沖洗傷口,匆忙的情況下,用生水洗傷口也可,因為人體是有免疫系統,正常人的話是不會輕易感染的,但建議要用無菌的生理食鹽水或滅菌蒸餾水會比較好,尤其是擦傷很可能會有碎砂石、髒污的東西黏在傷口處。
傷口癒合觀念 早從乾轉「保濕」
坊間流傳「傷口應該要盡可能保持乾燥,讓它快點結痂才會好」,這是錯誤的觀念,「痂」是指傷口表面形成的塊狀物(質硬),主要成分為血小板、纖维蛋白及细菌殘骸等,生成痂的過程稱為「结痂」,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防止傷口繼續出血,但若這個痂皮太大,反而是會延遲傷口癒合,若是只有一直線細細的痂皮(通常是割傷),那就可以不去理它,讓下層皮膚自然癒合。
近代的傷口癒合觀念早就從乾轉濕,1962年喬治·D·溫特(音譯,George D. Winter)博士發現,在濕潤環境下,表面急性傷口的癒合速度,比在乾燥的痂皮下的癒合速度要快上2倍,濕潤的傷口環境可避免細胞脫水、幫助表皮細胞移行速度變快、促進血管以及結締組織生成,可以是3大傷口照護法則中最重要的一個。
「密閉」性敷料 加速傷口癒合
傷口不用太常換藥會好得比較快。1980年代有實驗證實,密閉性與半密閉性敷料,能夠提供傷口濕潤環境,促進傷口提早癒合。因此開啟了傷口敷料多元化發展的時代,水膠體敷料、藻酸鹽敷料、親水性纖維敷料、泡綿敷料及新型抗菌敷料陸續問世。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