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胰臟癌首度擠進十大癌症 醫:50歲以上才罹糖尿病要注意

2023/11/10 16:36

胰臟癌可能會出現腹痛,甚至痛到背後的程度;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胰臟癌首度擠進國人十大發生癌症榜單,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田郁文表示,胰臟癌有年輕化趨勢,研判與飲食等生活方式西化有關,目前早期偵測有困難,不分期5年存活率約1成,提醒若50歲以上才罹患糖尿病,並伴隨體重減輕,可進一步檢查胰臟狀況,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胰臟癌堪稱是奪命癌王,近年來許多名人如「時尚老佛爺」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國際知名聲樂家帕華洛帝、國內資深藝人巴戈等人殞落,都與胰臟癌有關。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2021年胰臟癌新增個案3190人,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7.4人,標準化發生率呈上下震盪的上升趨勢,主要危險因子包含吸菸、喝酒、肥胖、糖尿病。

田郁文指出,國人生活方式日益西化,觀察發現55歲以上罹患胰臟癌的起伏不大,但55歲以下的罹病人口看起來越來越多,可能進而推升整體病例數。

田郁文指出,目前胰臟癌全球尚未發展出很好的偵測工具,家族史比例可達到10%至15%,是比較明確的指標;若從症狀上來看,常見血糖變高,也就是糖尿病,通常第二型糖尿病多集中在30、40歲發病,若是50歲以上確診,且有體重減輕的狀況,不排除是胰臟出現其他問題,建議進一步檢查。

醫師指出,通常第二型糖尿病多集中在30、40歲發病,若是50歲以上確診,且有體重減輕的狀況,不排除是胰臟出現其他問題,建議進一步檢查;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田郁文說明,大部分胰臟癌患者診斷的時候,已經出現黃疸,或是腹痛的程度已經痛到背後,甚至是急性胰臟炎,但有症狀時,可能進入4期轉移,這類病人約占胰臟癌一半,其餘一半中,大概一半是1、2期可開刀,其餘一半為3期或無法開刀的程度,換句話說,整體可能75%診斷時已是晚期。

田郁文解釋,胰臟癌治療主要以開刀、化療為主,早期個案若可以手術,10年存活率可達到7成,但若是晚期,5年存活率下探1成,整體不分期存活率落在1成左右。現在雖然也有一些標靶、免疫治療,但免疫治療效果僅約1%至2%,相對效果有限。

田郁文建議,胰臟癌患者的一等親,可以接受遺傳基因檢測,確認個人狀況,並定期追蹤。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