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北醫大體系首例 雙和醫院13小時馬拉松換肺手術 患者獲新生哽咽道謝

2023/11/09 13:01

雙和醫院今替凃小姐(中)舉辦慶生會,恭喜她出院並重獲新生。(記者董冠怡攝)

〔記者董冠怡/新北報導〕42歲凃小姐5年前因胸悶、胸痛就醫,檢查出雙側氣胸且左側較嚴重,切除內臟組織化驗確認為罕見肺部疾病「淋巴血管平滑肌增生症(LAM)」,藥物難以治癒,必須接受肺臟移植。衛福部雙和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郭光泰表示,患者肺功能檢測數據顯示,「只有預測值的9%」,正常人肺功能若是100分,「她只剩下9%」。7月替她進行長達13小時馬拉松式換肺手術,這也是台北醫學大學體系肺臟移植成功首例。院方今替她舉辦慶生會恭喜出院並重獲新生。凃小姐雖因氣切插管,僅能緩緩道出「謝謝大家」簡短字句,但語氣哽咽,場面溫馨感人。

郭光泰表示,LAM發生機率為每百萬人不到10例,包含凃小姐在內,自己在雙和醫院曾遇過3例,好發於年輕女性,年齡介於30-40歲、20多歲也有。患者發病以來飽受胸悶、胸痛困擾,因LAM導致瀰漫性肺間質改變,氧合指數每況愈下,嚴重時只要深呼吸就會引發氣胸無法呼吸,睡覺得戴上氧氣鼻導管穩定供氧;2年前已登錄肺臟移植等候名單,但一直等不到合適的器官,今年6月嚴重呼吸衰竭住進加護病房,得靠葉克膜搶救維生,所幸1個月後等到合適的大愛肺臟。

凃小姐哽咽致詞。(記者董冠怡攝)

雙和醫院指出,今年7月31日上午10時接獲大愛肺臟器官捐贈通知,為58歲大愛捐贈者,肺移植團隊立即啟動,進行資訊確認、血液及淋巴球交叉配對等術前準備,並率隊取回大愛器官,同天深夜11時40分由郭光泰主刀並整合資源,歷時近13小時,隔日下午1時10分完成手術,不僅是北醫大體系首件肺臟移植成功案例,亦為雙和醫院在移植醫學領域上的重要里程碑。郭光泰補充,捐贈者有點年長,但肺功能不錯,雖有吸菸史,但凃小姐情況危急,加上再等下去不知何時才會出現更合適的,綜合考量下仍動手術。

郭光泰回憶,患者住院後一度心臟衰竭導致水腫,體重從40幾爬升到60甚至80公斤。術前裝葉克膜維生超過1個月,抗凝血劑讓術中、術後出血狀況變棘手,「術中出血超過2萬cc」,後續透過雙重血漿換置術才逐漸改善;另,凃小姐過去的氣胸病史,也讓胸腔沾黏問題更嚴重,此次手術歷時長、難度高,宛若超級馬拉松;接受移植後,體重及身體機能已逐漸回歸正常。由於凃小姐臥床已久,背部、腿部肌肉出現萎縮、無力狀況,術後安排呼吸治療與復健共照團隊,協助恢復呼吸與行動功能,「術後下床起初舉步維艱,如今已可自己行走」,漸漸提升生活品質。

院長程毅君說明,該院2018年取得肺臟摘取及移植手術資格,為雙北地區第3間獲得衛福部認證的大型醫療院所。肺臟移植為外科高難度的手術,捐贈前的篩選、配對等要求不易達成之外,因肺臟與支氣管相連,且需長期與外界空氣接觸交換氣體,感染風險大幅提升,其次則是胸腔部位血管錯綜複雜,出血問題、手術時長及術後的照護對醫療團隊都是考驗,需要多專科團隊的緊密配合,才能克服難關。

凃小姐致贈感謝卡片。(記者董冠怡攝)

呼吸治療室技術長李昆達坦言,因凃小姐是首例,醫療團隊均處於備戰狀態,看到患者實際狀態跟預期落差大,像是術後出血部分,相當緊張,看見她挺過這一關,覺得很開心,同時呼籲民眾不要對氣切過度恐懼,以及氣切發聲閥很重要,可作為氣切病人與外界溝通的橋樑,降低無法言語交流的挫折感。此外,確實會擔心捐贈者有抽菸史,例如不曉得究竟抽多兇,但現今先以協助患者恢復健康為首要目標。

呼吸治療師蔡宜宸則說,凃小姐一開始嘗試發聲訓練時,聲音相較微弱,透過復健慢慢提升肌力,發聲穩定許多,原本只能手寫溝通,後來從簡單的1234、自己的名字,到表達她很開心、很謝謝陪伴的醫療人員,讓她很感動。

雙和醫院院長程毅君。(記者董冠怡攝)

呼吸治療室技術長李昆達、呼吸治療師蔡宜宸。(記者董冠怡攝)

凃小姐與治療團隊合影。(記者董冠怡攝)

主刀的郭光泰主任。(記者董冠怡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