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孕婦安胎打類固醇 國衛院研究:寶寶嚴重感染風險恐增1.52倍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早產跡象孕婦通常會施打類固醇加速胎兒肺部成熟,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與死亡,但國家衛生研究院與林口長庚醫院等利用長達12年的全民健保資料,分析196萬對孕婦與嬰兒,發現孕婦產前施打類固醇,寶寶出生第1年內發生敗血症、肺炎、急性腸胃炎等需要住院的嚴重感染風險,較未施打者高1.22至1.52倍。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表示,「類固醇」為人工合成的腎上腺皮質荷爾蒙類似物,俗稱「美國仙丹」,臨床發現短期、⾧期使用均可能產生副作用,包含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心臟衰竭等。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指出,目前國際臨床指引針對懷孕34週以內有早產跡象的孕婦,建議施打類固醇加速胎兒肺部成熟,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及死亡,但美國懷孕35、36週有早產跡象的孕婦,也會使用。
為了釐清懷孕期間施打類固醇的安全性,蔡慧如、姚宗杰研究團隊,進一步與台北大學統計所副教授張升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洪秀梅及美國哈佛大學講座副教授陳安安合作,探討孕婦產前施打類固醇是否增加嬰兒嚴重感染風險。
姚宗杰說明,主要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分析2008年至2019年196萬對母嬰,其中4萬5232位孕婦曾於孕期施打類固醇,結果顯示,孕婦產前施打類固醇,嬰兒出生第1年內產生任一嚴重感染的風險較未施打者高出1.24倍,至於特定感染症,也發現敗血症高出1.52倍、肺炎高出1.22倍、急性腸胃炎高出1.35倍。
姚宗杰表示,研究團隊也發現,這群產前施打類固醇的孕婦,40.1%最後足月生產,相對於未足月產寶寶任㇐嚴重感染、敗血症、肺炎、急性腸胃炎較未施打者高出1.12倍至1.22倍,足月兒則是高出1.22倍至1.49倍,風險反而更高。目前實際原因未知,推測可能與施打類固醇對足月產寶寶未能發揮好處,只有帶來壞處有關。
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綜合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該期刊最新影響指數高達107.7分,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權威期刊之一。
不過,姚宗杰指出,孕婦產前施打類固醇的劑量很少,且對於加速胎兒肺部成熟是現行最有效的方式,價格也便宜,這項研究並不是要叫大家不要用,畢竟孕婦產前施打類固醇可降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達4.3%,造成新生兒需要住院的嚴重感染則是1.7%,仍是利大於弊。
姚宗杰強調,對於符合懷孕34週以內有早產跡象等適應症較強的條件,當用還是要用,只是需要追蹤寶寶出生後的健康情形,以及長期對於心智的影響,但對於懷孕35、36週有早產跡象,若是評估可足月出生,或許未必需要使用類固醇。
蔡慧如也提醒,孕婦施打類固醇對於胎兒的好處仍多於壞處,且需要住院的嚴重感染仍是比較少見,千萬不要因噎廢食。
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表示,這個研究成果具重要性,相信有助於建構出良好的體系,照顧好國家未來主人翁。兒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這個研究一定會對兒童醫療,尤其是新生兒照護有影響,希望提升醫療品質,改善對於病人的照顧。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