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適量吃海鮮能降低壞膽固醇! 中醫:記得「2部位」要少吃

2023/10/27 18:31

中醫指出,魚、蝦等海鮮這類「不飽和脂肪酸」,適量吃反而可以減少壞的低密度膽固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海鮮料理是不少饕客的最愛,但吃多了又擔心膽固醇過高?中醫師王大元指出,其實,以動物性脂肪為大宗的「飽和脂肪酸」才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而非蝦油、魚油或海鮮這類「不飽和脂肪酸」,適量吃反而可以減少壞的低密度膽固醇(LDL),降低心血管風險,另提醒,食用海鮮時,儘量避開頭部和內臟,減少膽固醇攝取。

海鮮是優質蛋白質 有益智力、長肌肉

中醫王大元在臉書專頁「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發文指出,海鮮相較於牛、羊、豬來說,油脂量較少,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除了雞胸肉和豆腐以外,海鮮也是減肥的替代食材。此外,海鮮含有微量營養素,像是鐵、鋅、硒、碘、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等,以及Ω-3 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有益智力發育和肌肉生長。

食用海鮮建議避開頭部、內臟

王大元提到,大家可能會覺得海鮮膽固醇很高,其實人體合成的膽固醇多寡與「升膽固醇指數(CSI)」有關,算法為:CSI=「0.05×膽固醇(毫克)+1.01×飽和脂肪酸(公克)」,指數愈高,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程度也愈高。

王大元強調,「飽和脂肪酸」才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而非「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以動物性脂肪為大宗(像是豬油、牛油等),植物性和海鮮類(蝦油、魚油)多為不飽和脂肪酸,適量攝取可以減少壞的低密度膽固醇(LDL)。

所以像是魚貝蝦蟹或花枝小卷等,雖然看起來膽固醇很高,但它們的「飽和脂肪」偏低,CSI值較低,能夠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若想要吃得健康,要記得避開海鮮的頭部和內臟,像是蝦頭、魚頭或內臟等部位。

海鮮容易造成過敏 宜淺嚐輒止

王大元表示,雖然海鮮的飽和脂肪酸較低,但吃太多可能會過敏,中醫將這些容易造成過敏反應的物質稱為「發物」,像是螃蟹、蝦等甲殼類,尤其在不新鮮的海鮮中,含有高組織胺成分,把它吃下肚子後,濃度高到來不及代謝而進入血液,循環至身體各處,造成皮膚搔癢等過敏症狀。另外,攝取過多糖類、醃漬食品、加工肉品、堅果類、巧克力或人工添加物,容易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建議減嚐即可。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