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胃瘜肉」分3種 這種癌化風險較低!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胃瘜肉怎麼治療?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在臉書粉專「吃病」發文分享案例,46歲男子上腹脹痛、體重減輕就醫,胃鏡檢查發現,胃發炎及1.3公分大胃瘜肉。切片檢查為「增生性胃瘜肉」,未來有變成胃癌風險,討論後決議切除。不過,此瘜肉底部「寬大」,為避免直接電燒可能燒破胃,採用「橡皮筋輔助」黏膜切除器來幫忙。
許秉毅解說,首先於胃瘜肉底部(黏膜下層)打入甘油,將位於「胃黏膜層」瘜肉與「胃肌肉層」藉「甘油」(緩衝層)分開;後在胃鏡前頭套上「硬塑膠帽」,把瘜肉吸起來,再用橡皮筋綁住底部;然後,用電燒刀切除。最後,再用金屬縫合針將傷口縫起來。順利解決「癌前病變」,遠離胃癌風險。他表示,胃瘜肉臨床很常見,一般分3種,處理原則如下:
●增生性胃瘜肉:有演變成胃癌的風險,原則上建議切除。
●基底腺胃瘜肉:是最常見的胃瘜肉,一般小於1公分,變胃癌的風險很低,可不切除。但是,如果瘜肉大於1公分或表面有糜爛、紅腫或凹陷,還是有癌化的風險,建議切除。
●腺瘤性胃瘜肉:變胃癌的風險有50%,再小都應該切除。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