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惠心血管病患 成大團隊研發革命性血管支架新材質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成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洪飛義團隊結合鎂(Mg)與聚乳酸塑料(PLA),研發出全新材料PLAM,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醫材血管支架,材質具有革命性的研發,嘉惠心血管病患。目前即將進入動物試驗階段,為台灣積極發展醫材科技注入強心針。
成大表示,新材料PLAM植入人體後不僅可以完全降解吸收,過程中又能以攝影追蹤,可彌補目前臨床上金屬支架無法降解,塑料支架卻又無法追蹤的缺點。
洪飛義表示,這項創新材料如果未來能夠進入市場,不僅能做為血管支架,在骨科等醫材上,也可以很好的被利用。成大團隊與高雄榮總心臟內科主任郭風裕合作,並由國立嘉義高工機械科自主設計製造精密微型射出機,以高效率做出成品,兼顧市場與產業。
洪飛義表示,血管支架目前臨床上以不鏽鋼、鈷鉻合金及鎳鈦合金等金屬製成,但缺點是植入人體後,就要跟著患者一輩子,因為是異材質,對於逐漸老化的血管,有出血、影響免疫等風險。
他表示,醫材界也嘗試以PLA材料製作血管支架,具有極佳的降解性,但是術後卻無法以X光攝影追蹤,業者以黃金粉末畫點標記,但仍容易脫落,市場反應並不好。
成大表示,洪飛義與實驗室博士生黃嫈庭等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發製造出PLAM血管支架材料,支架主體是PLA,內含鍍奈米膜的鎂粉,因此是可降解,又能被攝影偵測的創新性植入性心血管支架材料,具全球創新性,目前相關技術已在申請專利中。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