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72歲傷者多處嚴重開放性骨折 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助癒合

2023/10/17 10:47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奕澄。(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72歲許先生因為遭遇重大車禍事故,被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經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許先生左側肩胛骨、左側骨盆、左側小腿髕骨與脛骨以及右側髕骨皆有開放性骨折,因此醫師先以外固定初步替各處患部進行固定,最後再分別予以「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將斷裂錯位的骨頭移回原位,輔以骨板及骨釘固定,歷時30天,許先生平安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奕澄指出,所謂骨折,顧名思義即是骨頭因受到強烈衝擊,從而導致變形、凹陷或斷裂的情形,骨折按有無傷口可分為閉鎖性骨折與開放性骨折,閉鎖性骨折即斷骨位尚未刺穿皮膚;開放性骨折又名為複雜性骨折,即斷骨已經刺穿皮膚,後續骨髓炎機會上升。

李奕澄說明,開放性骨折的病人,因為傷口面積較大,容易引發感染,此外,隨著骨折的發生,人體血管內含的脂肪微粒會因為血管遭到破壞,在病人臥床期間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到肺部,造成脂肪肺栓塞症候群,其發生率約1%~5%,死亡率約10%~15%,因此治療期間需要特別注意病人是否出現因低血氧引起的過度換氣或心跳過速,而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骨折,若是沒有受到妥善的治療,都會有骨頭癒合不良的後遺症,影響病人日後生活自理能力。

「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即是將骨頭復位至正確位置後,再以骨板及骨釘固定斷骨,此圖為患者左側小腿髕骨與脛骨處。(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他表示,開放性骨折以「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會在麻醉下施行,將骨折的患部皮膚劃開一切口,避開神經血管並拉開肌肉,把斷骨復位至正確位置,再以骨板及骨釘固定斷骨,最後覆蓋石膏以作為保護,通常情況下,病人在術後約1個月左右即可拆除石膏,而骨頭癒合速度則要視病人本身情況而定。

李奕澄提醒,有些飲食或生活習慣也會影響預後效果,如果食用糖分過高的飲料、甜點,容易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影響外部傷口癒合;本身若具有抽菸習慣,則尼古丁也會造成血液攜氧量減弱,影響骨頭癒合,因此建議民眾應避免上述作為,並多攝取高蛋白食物,促進骨折癒合效果。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