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吞嚥困難分2類型 照護7要點防嗆咳

2023/10/10 06:31

吞嚥困難可能對生活產生挑戰,但透過適當的飲食和照護,可以改善狀況;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photoAC網站)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吞嚥困難是一種在食物進入胃的過程中出現障礙的健康問題,主要分為口咽型吞嚥困難和食道型吞嚥困難2類型,護理師提供照護7要點,包括:進食時避免說話、注意進食姿勢、食物切小塊、進食前後保持口腔清潔、使用小湯匙等適當輔具、一次一小口,如果持續吞嚥困難可能要放置鼻胃管或胃造口。

新光醫院8A病房護理長余明芬在該院醫訊中發文指出,吞嚥困難是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肌肉力量不足、協調問題或口腔和胃之間的阻塞物。雖然這是一個相對常見的問題,但它經常被忽視。然而,吞嚥困難可能對生活品質和整體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吞嚥過程分4階段

●口腔準備期: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和混合,形成適當的食物團塊。

●口咽期:食物被推入口咽,觸發不自主的吞嚥反射。

●咽喉期:食物進入咽喉,觸發咽橫紋肌的收縮,以避免食物進入氣管。

●食道期:食物進入食道,上食道骨骼肌的協助下,進入胃。

吞嚥困難症狀分2類型

●口咽型吞嚥困難:在吞嚥後的2秒內出現問題,可能伴隨劇烈咳嗽、作嘔、流口水、食物溢出等症狀。

●食道型吞嚥困難:可能伴隨食物卡在胸骨後的感覺、食物逆流感或進食後喉頭發出咕嚕咕嚕聲。

吞嚥困難診斷和評估

●病史評估:神經疾病、手術史和吞嚥困難症狀。

●理學檢查:包括神經檢查和吞嚥測試,例如喝水測試和食物質地測試。

●吞嚥攝影:可能需要進行螢光透視錄影檢查,以獲得更詳細的診斷信息。

照護要點一次看

●營造安靜和專心的環境:進食時避免說話,以減少嗆咳的風險。

●採取正確的進食姿勢:將食物置於舌頭後端,彎曲頭部使下顎貼近胸部再吞嚥食物。

●選擇合適的食物:提供易咀嚼成小塊的食物,濃稠狀液體或高黏滯度食物。

●口腔清潔:在進食前後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進入肺部,引發吸入性肺炎。

●選擇適當的輔具:使用小湯匙等輔具,避免使用吸管,以免嗆咳。

若有吞嚥困難可以使用小湯匙等輔具,一次吃一口,防止嗆咳;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freepik網站)

●定期檢查口腔:如果口腔中有殘留食物,考慮停止進食。

●依醫師建議:如果吞嚥困難持續存在,可能需要考慮放置鼻胃管或胃造口。

余明芬提醒,吞嚥困難可能對生活產生挑戰,但透過適當的飲食和照護,可以改善狀況,提高生活品質。重要的是,不要忽視吞嚥困難,及早尋求醫療幫助,與醫療專業人員合作,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得到適當的照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