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屏東爆炸傷患3大危機 專家分析與八仙塵爆不一樣

2023/09/24 12:08

台灣醫療救護學會理事長范傑閔表示,屏東爆炸與八仙塵爆傷患的型態仍有不同。(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屏東科技產業園區明揚國際科技公司前天(22日)發生工廠爆炸,一場火燒了28小時,造成上百人死傷。專家指出,傷患類型與八仙塵爆不太一樣,雖然也有不少燒燙傷,但多數是因爆炸飛濺的外傷,失血、呼吸道灼傷、皮膚損傷是3大危機,建議可強化工廠業者的資料管理、科技救災機制。

台灣醫療救護學會理事長范傑閔分析,此次事件傷患與八仙塵爆以燒燙傷為大宗應該有所不同,而是以爆炸飛濺造成的外傷為主。傷患病況要視爆炸型態而定,若是因為爆炸壓力颳起地上碎片、鋼筋水泥或其他物質造成撞擊、穿刺、撕裂,是很複雜的外傷,萬一震波夠大、夠強或處於密閉空間,最嚴重會器官破裂,第一時間的立即性止血很關鍵,否則恐在送醫過程就失血過多死亡。

除了止血之外,確認呼吸道狀況也很重要。范傑閔指出,火場救援最大的挑戰是人處於不安全環境中,必須先為人員脫困,才能進行後續的緊急救護,過程中最擔心的就是吸入性傷害,會造成整個臉部或呼吸道灼傷,一旦呼吸道灼傷造成水腫、無法呼吸,會有立即性的生命危險。

再來則是高熱環境帶來的大面積皮膚損傷,范傑閔提到,皮膚具有保護功能,可防止外部病毒、病菌入侵,也可防止水分喪失,一旦這個保護層遭到破壞,容易感染發生敗血症而死,或是無法將水分保存在體內造成脫水而危及性命。

專家指出,爆炸飛濺的外傷,失血、呼吸道灼傷、皮膚損傷是3大危機。圖為氣爆傷患被送進屏東寶建醫院。(資料照,記者李立法攝)

中華救護技術員協會榮譽理事長、台灣醫療救護學會前理事長蔡光超指出,有時候從外觀研判是一般火警,進入後卻發現不對勁要撤離會來不及,沒有在現場的人,其實無法做太多評論,但希望若有機會能夠有一個更安全的工作或救護環境。

蔡光超提到,救災工作嘗試發展無人機或機器人進入現場評估,不僅可降低人員死傷風險,甚至可深入到人類進不去的地方,但牽涉問題很多,像是若無現場平面圖,未必追蹤到關鍵區域的狀況,同時還要克服通訊失聯的問題,加上爆炸根本難以預知,因此大家都希望透過科技預先掌握與危險地帶的距離,但現行包含美國、日本都沒有這麼好的工具可以使用。

蔡光超認為,政府現階段可以做的事情,或許是工業區廠商交付的危險物質存放數量與位置等資料的完整性,這些東西都是動態性,必須強化維護,在救災時可望有所幫助,只是容量龐大,彙整恐怕也需要一些時間。此外,傷患後續復健之路漫長,過程繁雜與痛苦,不只生理,也亟需心理支持,希望要提供足夠的資源。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