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皮膚過敏搔癢難耐? 中醫教按壓5穴位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觸碰到發物或季節交替,皮膚過敏患者就更加搔癢不適。欣華安中醫診所副院長艾莉絲表示,除對證治療外,日常可多按壓風市穴疏風清熱;血海穴緩解血虛風燥;曲池穴能清熱解毒;合谷穴能舒緩風熱型皮膚;三陰交穴能夠滋陰清熱,但要注意曲池、合谷和三陰交等,可能會刺激子宮收縮,進而引發催產、動胎氣,孕婦不宜按壓。
艾莉絲在臉書專頁「艾莉絲學姊 中醫皮膚科專科醫師」發文指出,皮膚過敏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它會讓皮膚出現紅腫、發癢、起疹子等症狀。許多人都有過敏的經歷,而皮膚過敏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食物、花粉、塵蟎、寵物或化妝品引起的;而有些人在季節交替時,特別是夏秋換季時,容易出現鼻子和皮膚發癢等過敏症狀。
皮膚過敏分3辨證
●風熱、風濕、風寒:在中醫典籍中的《醫宗金鑒》提到:「癢屬風」。意味著皮膚癢與風邪有關。在夏秋交替時期,最常見風熱或風濕,所引起皮膚過敏問題;當天氣轉冷、遇冷風時,皮膚出現乾燥、發癢、過敏狀況,但當氣候變暖,症狀就減輕的患者,則屬於風寒類型。
●血虛風燥:中醫認為血及津液,是濡養五臟六腑的來源,如果血氣不足、血液循環不好,五臟六腑的營養和代謝不佳,會使皮膚容易乾燥、發癢。特別是那些經常熬夜、先天體質弱或老年人,容易受此困擾。
●秋燥傷肺:秋天屬於「燥」,秋燥易傷肺。因為肺主皮毛,皮膚容易受損,病灶增多。這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都在入秋時,產生皮膚過敏的症狀。
疏散風邪 養陰補血潤燥
中醫如何調理皮膚過敏?艾莉絲表示,中醫調理以疏散風邪,在臨床上,要先經過診斷判定患者是屬於風熱、風濕或風寒類型,如果要解風熱,常用薄荷、牛蒡子;而解風濕,是用羌活、白芷;解風寒則是用防風、桂枝等藥方。
艾莉絲進一步說,想養陰補血潤燥,中藥材如阿膠、天門冬、玉竹、銀耳、燕窩、百合、胡桃仁、天花粉、何首烏、當歸、紅棗、枸杞、石斛、女貞子等藥方,有滋陰補血潤燥的作用,同時能幫助養顏美容。此外,日常也可透過以下穴位按壓改善。
●風市穴:位於腿部,當胫骨前脊與脛骨外脊之間,與膝蓋關節略呈水平。風市穴有疏風清熱的功能,可以緩解皮膚搔癢症狀。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大腿正中與膝蓋中點連線的上方4指寬的地方,可緩解血虛風燥所引發的皮膚問題。
●曲池穴:位於肘部,當肘關節屈曲時,在橈骨末端凹陷處,能清熱解毒,對於由於熱邪所引起的皮膚過敏、紅腫、瘙癢有緩解作用。
●合谷穴:位於虎口交界靠近食指處,能緩解紅疹、瘙癢等風熱型的皮膚疾病。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從踝骨尖處量起,上行4指寬的地方,能夠滋陰、清熱,對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有幫助。
避免辛辣、燒烤、炸物及冰冷食物
艾莉絲提醒,除了中藥、穴位按摩外,還建議平時能夠注意以下的養膚保健小技巧。在飲食上避免辛辣、燒烤、炸物、冰冷及太油膩的食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除塵蟎、灰塵,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潔劑,選擇天然的布料減少過敏原;保持適量運動,強化體質與免疫力。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