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選對敷料是傷口癒合關鍵 食藥署:挑選前考慮5因素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正確的包紮不僅能隔絕傷口與外界接觸,更有助於避免感染並促進癒合。除傳統紗布外,市面上還有很多現代敷料可選擇,但產品種類多樣,該如何挑選呢?對此,食藥署表示,傳統敷料易在吸附傷口滲液後導致沾黏,更換時,可能損傷新生肉芽組織等,所以漸漸被現代敷料取代,像是:人工皮等,建議挑選敷料時,要考慮傷口性質、滲液量等5大因素,選對敷料對傷口癒合才有一定的幫助。
食藥署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指出,紗布、膠布、繃帶及棉花是傳統常用的傷口敷料。但這些敷料易在吸附傷口滲液後導致沾黏,更換時,可能損傷新生肉芽組織或上皮細胞。此外,傳統敷料難以維持適當濕潤度,也對傷口癒合不利,因此,現代敷料逐漸取代傳統敷料。
至於如何選擇適合的現代敷料?食藥署建議,現代敷料種類多樣,像是:人工皮、親水性膠體敷料、親水性纖維敷料、泡棉敷料及薄膜敷料,選擇適合的敷料對於傷口的癒合很重要。在挑選敷料時,應該考慮的因素,包含:
●傷口性質:根據傷口的性質和深度,選擇適合敷料,如:淺層、快復原的傷口適合用人工皮;有大量滲液的傷口,則選用吸附滲液功能較佳的親水性膠體或纖維敷料。
●滲液量:親水性膠體敷料和親水性纖維敷料能有效吸收滲液,適用於滲液多的傷口。
●濕潤環境:親水性凝膠敷料和親水性纖維敷料能夠維持傷口的濕潤狀態,促進傷口癒合。
●壓力分散:受壓傷口可以選擇能夠分散壓力的敷料,如:泡棉敷料。
●檢查需求:薄膜敷料可以在不取下敷料的情況下,觀察傷口的癒合情況,但不適合大量滲液傷口。
食藥署補充,敷料的種類除了材質不同外,有些還會添加銀離子,限制細菌生長,減少感染風險。
食藥署也提醒,儘管敷料選擇有助於傷口復原,但仍需密切關注傷口狀況,若傷口周圍出現紅腫、發熱、分泌物增加,甚至伴隨發燒,可能表示感染,這時應盡早回診進行檢查,確保傷口能夠得到適當治療。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