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秋天冷熱變化大 中醫:慎防這些「秋季病」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入秋之後,天氣慢慢變涼。對此,育群中醫診所院長林名育在臉書粉專「育群中醫 林名育醫師」與部落格發文指出,秋季氣候常一日數變,時涼時熱,而引發很多毛病,如心肌梗塞、痛風都是秋季容易發作的疾病,要減少病害,應注意天氣變化及保養。
林名育表示,根據中醫五行理論,秋天屬「金」,對應人體五臟六腑的「肺」,不僅指肺臟,還涵蓋鼻子、鼻咽腔、支氣管等呼吸道系統。而秋天乾燥,人體津液缺乏易出現口乾、乾咳、喉嚨癢;腸胃道乾燥,則會使糞便乾硬,出現便秘問題,皮膚也容易因為乾燥易過敏搔癢。
面對秋季的善變,身體有時會適應不良,如忽涼忽熱的天氣,人若感冒,會出現惡寒、高熱、無汗、煩渴等症,這類秋季感冒,通常是自認身體強悍的人,冷氣吹過冷或貪食過多冰品,體內蓄積火氣,一旦疏於防範,稍不小心就感冒了。體質較弱的人則有其他的不適反應,如果體內寒氣多火氣少,容易出現頭痛自汗,或頭痛卻無汗,皆是天氣變化影響,呈現不同的症狀。
深秋後,寒氣漸重,但偶而會特別燥熱,即所謂的「秋老虎」,涼中帶燥是病毒猖狂的時節,感染病毒常合併出現頭痛、畏寒、咳嗽、鼻塞,乃至口渴咽痛、胸痛痰血、四肢無力、腹痛等症。中醫常用麥冬沙參等藥材來潤肺清燥,但仍須針對體質辨證,並不是全部感冒都適用。
林名育提醒,秋天氣候變化多端,但不能對涼爽的天氣掉以輕心,正因冷熱錯雜,年紀大或體質弱的人更要特別小心,要留意天氣的變化,出門不妨多帶一件薄的外套,以免不經意受寒受熱。平日可採中醫養肺,多做深呼吸,吐出濁氣、吸進新鮮空氣,改善肺部氣血循環,另外,也要注意飲食衛生,勿貪涼或過食辛辣燥熱食物,尤其脾胃不好者更要忌口,如果體質燥熱的人,可以食用百合、麥冬、甘蔗之類;虛寒者則可用黃耆、黨參、白朮之類保養。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