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臟衰竭苦等心臟 心室輔助器續命9個月終獲移植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心臟病患者李先生在2020年武漢肺炎疫情期間突然急性心臟衰竭發作,急救後裝上葉克膜和暫時性心室輔助器等待心臟移植,經歷長達9個月終於等到心臟;救治李先生的三軍總醫院院方表示,心室輔助器是病患等待心臟移植前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
我國國人的10大死因中,「心臟疾病」長年高居第2名,而其中心臟衰竭更有「心臟癌症」之稱,紐約心臟協會分級中第四級之末期心臟衰竭其一年內的致死率高達7成;心臟衰竭原因包含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變等,其中心臟移植手術為末期心臟衰竭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三軍總醫院醫療團隊今天舉辦「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病友會成立」見證記者會,分享多位心臟衰患者使用心室輔助器成功等待移植經驗。醫療團隊也分享其他案例像是慢性心臟衰竭患者在接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後可出院回家、正常生活,最後也成功等到心臟移植或是先後接受短效、長效心室輔助器後再成功等待到心臟移植案例。
但由於心臟器官捐贈數量稀少,三總院方表示,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的統計,每年平均有200名患者等候換心,然而近5年平均每年心臟捐贈數僅僅約80例,在捐贈器官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心室輔助器成為了一個心臟衰竭患者的治療選擇,可為病患及醫師爭取更多有效時間做為橋接心臟移植或評估其他治療策略的工具。
三總副院長蔡宜廷表示,心室輔助器分為短效型與長效型,根據患者不同狀況使用,其宗旨為幫助急性與末期心衰竭的患者度過等待心臟的時間,並順利等到換心,而不符合心臟移植資格的患者也可使用長效型心室輔助器作為終點治療(Destination Therapy)的選項,出院後配戴著心室輔助器生活。
目前心室輔助器有健保給付,長效型輔助器約400萬元、短效型輔助器30萬元,能夠放寬給付到70歲以上的病患。不符合心臟移植資格的患者也能在出院後配戴著心室輔助器生活。
三總院方也宣布,「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病友會」正式成立,除提供院內心臟移植患者交流平台,讓每位病友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和勇氣期許。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