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長期拖延恐是心理失調 心理師授6招擺脫:記得犒賞自己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生活和工作中有太多事情要做,大多數的人偶爾都會出現拖延的狀況,你有拖延症嗎?福樂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方仁君表示,就一定程度上來看,拖延是正常的,但若長期習慣拖延,就有可能是心理或生理失調的表現,這時可能會使你壓力大、有罪惡感及對自己沒自信等,建議可透過6個方法,來擺脫拖延症,像是創造最少的干擾、培養自信心及犒賞自己等。
方仁君在臉書專頁「方仁君諮商心理師」發文指出,拖延症通常不是缺乏組織力與效率,也不是時間管理不佳,甚至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若偶爾拖延,並不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後果,因此不成問題。但她強調,若拖延屬長期,已導致不能完成日常工作,甚至影響到生活的各個面向,就要特別注意。
方仁君提到,拖延之所以會持續,是因在拖延的那瞬間,人會暫時感受到情緒緩解,當我們因某件事而獲得好的回報時,就會傾向再次去做,這也說明為什麼拖延症不是一次性的行為,而是一種很容易成為長期習慣的原因。因此,拖延是人們對抗焦慮的一種辦法,而焦慮是我們做出一個決定,或開始一項任務時會出現的症狀。
6招告別拖延症
方仁君強調,這樣的失調,可能會阻礙你達到預期目標外,也會帶來壓力及罪惡感等,甚至影響到他人對你的評價,使自己的信心減弱,最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她分享6步驟,協助克服拖延症,一起練習與拖延症告別:
●創造最少的干擾:把可能吸引你分心的東西暫時消除,像是關掉網路、書桌保持乾淨等。
●把事情切成小片段:將一個計劃切割成多個短期目標,不僅可降低心理的排斥,也可助你掌握進度,同時還製造「已經完成很多項目」的成就感。
●開始去做:萬事起頭難,當你發現到自己開始拖延的時候,你可以從1數到5,然後開始去做,一旦開始,就有機會找出完成它的方法。
●培養自信心:從小的計畫開始,反覆執行而得到成就感,是一種培養對自身的信任,那麼你就能大大減低因焦慮產生的拖延。
●犒賞自己:每完成1個小目標後,好好犒賞自己,你會更有動力去完成。
●反思與調整:正視自己的計劃,反思目前的進度與時間運用的情形,經由反覆思考與調整,拖延狀況就會慢慢改善。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