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腸胃道基質瘤沉默殺手! 醫:多是「這時」才發現病灶!

2023/08/10 15:21

吳坤達說,GIST是腸胃道常見之惡性腫瘤,可發生在腸胃道任何部位,其中以胃最常見,其次是小腸,大腸與十二指腸;圖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腸胃道基質細胞瘤(GIST)是消化道的沉默殺手,常在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或是手術中意外發現。義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吳坤達表示,GIST是腸胃道常見之「惡性」腫瘤,最常見於胃部,普遍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部分腫瘤較小案例可採內視鏡黏膜下切除。

吳坤達在臉書粉專「微創外科 吳坤達醫師」發文,GIST是腸胃道常見之惡性腫瘤,一般認為是由腸胃壁「調節蠕動的細胞」生長而來。可發生在腸胃道任何部位,其中以胃最常見,其次是小腸,大腸與十二指腸,常在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手術中被意外發現。

臨床上GIST腫瘤的行為有高度之差異性,但皆被認為具有惡性的傾向。 目前已知可以根據腫瘤大小、顯微鏡下細胞分裂比率、發生部位來分類其惡性傾向。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胃腸道基質瘤臨床症狀通常是非特異性,常見為消化道出血。其它還有腹部隱隱作痛、腹部可觸覺的腫塊、噁心、嘔吐、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或吞嚥困難、排便習慣改變、腸阻塞及阻塞性黃疸等。

臨床上GIST腫瘤的行為具有高度之差異性,但皆被認為具有惡性的傾向。(圖取自吳坤達臉書)

吳坤達表示,治療方式最穩妥為手術切除,基質瘤小於2公分視其部位,某些案例可採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若大於2公分建議手術切除,避免切除不全、腫瘤細胞掉落與器官穿孔之風險。而局部侵犯明顯、不確定能否完全切除的腫瘤,建議以口服標靶藥物治療3-9個月,再評估。

目前健保許可之標靶藥物有伊馬替尼(Imatinib,商品名Glivec)、舒癌特(Sunitinib,商品名Sutent)與癌瑞格(Regorafenib,商品名Stivarga)3種,以伊馬替尼做為第一線治療藥物,若無法耐受者才考慮使用其他藥物治療,仍以主治診斷為主,標靶藥物給付條件為:

●治療成年人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的惡性胃腸道基質瘤。

●作為成人胃腸道基質瘤完全切除後之術後輔助治療,符合下列一項條件可使用3年,須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A. 腫瘤大於10公分。

B. 有絲分裂指數>10/50高倍率視野(high power field,簡稱HPF)。

C. 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5/50 HPF。

D. 腫瘤破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