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孩子發育多吃營養品? 醫:可補這3種可能缺乏的營養素

2023/08/10 07:31

醫師表示,以營養健康狀況來說,孩子們普遍未達每日建議量的是維他命D、膳食纖維、跟鈣質;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以營養健康狀況來說,孩子們普遍未達每日建議量的是維他命D、膳食纖維、跟鈣質;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在台灣社會,絕大多數的孩子都營養充足,要缺乏某種營養素到生長遲緩是很罕見的事情,但近年來各種營養補給品讓家長焦慮是不是漏補什麼,新竹市小森林兒科診所專任小兒遺傳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許鈺敏指出,以營養健康狀況來說,如果真的要幫孩子們補充營養素,可以選擇普遍未達每日建議量的是維他命D、膳食纖維、跟鈣質。

許鈺敏在臉書專頁「Dr.180 小兒遺傳內分泌 許鈺敏醫師」發文分享,她在門診會詢問孩子是否有使用任何藥物或營養品,從而釐清整個成長過程的狀況,甚至需要上網查詢家長倒底是給孩子補什麼營養品。要提醒的是,無論營養品宣稱什麼功效,一定要看它內容物的營養成分,以及對新陳代謝的影響,也要了解並非「多補多長高」,重要的是要均衡飲食、均衡攝取營養。

孩子缺維生素D、膳食纖維、鈣

許鈺敏以國健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調查結果來看,4-6歲的孩子普遍攝取的營養素充足或部分營養爆表,但維他命D的攝取約為每日建議量的48%,膳食纖維也僅達42-48%;而學齡兒童直到青少年期,維他命D的攝取量也約在42-45%之間浮動,膳食纖維隨著年紀的增加,則是進一步減少到36-42%。

許鈺敏指出,台灣孩子年紀越大越沒有喝奶的習慣,台灣學齡前的鈣質攝取尚稱足夠,隨著年紀的增加則是越來越低,國小學童的鈣質只有攝取建議量的54%,到國高中更是進一步降低到40%左右。

國健署統計檢查結果發現13-18歲的孩子,患有維他命D缺乏或邊緣型缺乏的比例高達68%;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國健署統計檢查結果發現13-18歲的孩子,患有維他命D缺乏或邊緣型缺乏的比例高達68%;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2/3孩子缺維生素D

許鈺敏說明,維他命D會促進增進鈣與磷的吸收與使用,也就是幫助骨質的使用,讓骨骼更好建構,此外,許多新的研究也發現,維他命D與免疫力和腸道健康等都有關係,對身體來說算是不可或缺的。以現在宅在家的情況來說,國健署統計檢查結果發現13-18歲的孩子,患有維他命D缺乏或邊緣型缺乏的比例高達68%,等於近2/3孩子有缺乏生維生D的情況。

許鈺敏表示,維他命D多的食物包含肝臟、鮭魚鯖魚等魚類、香菇金針菇等菇類,都可以幫助孩子有足夠的原料去建構身體,有更好的發育,每天曬個15分鐘太陽,也可以幫助維生素D的生成與活化,在夏天如果怕白天室外太曬,也可以曬清晨或傍晚的陽光。市面也有許多維他命D的補充劑,或是綜合維他命中含有維他命D的劑型,這也是她少數會在門診中跟家屬說可以考慮補充的物質。

國健署建議隨年齡不同,一天要2-4份蔬菜、1份水果,1份蔬菜大約是一個小碗7分滿的煮熟蔬菜,或代換成生的100公克,水果則是一個拳頭大小;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國健署建議隨年齡不同,一天要2-4份蔬菜、1份水果,1份蔬菜大約是一個小碗7分滿的煮熟蔬菜,或代換成生的100公克,水果則是一個拳頭大小;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僅7%孩子有吃到每日蔬果攝取建議量

許鈺敏指出,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年6月剛發布的報告,只有7%的孩子有吃到每日蔬果攝取建議量的3份蔬菜2份水果,這個數字其實非常驚人。國健署2001-2002年的調查研究就發現,有超過3成的國小學童有便秘狀況,而且趨勢還在逐年上升,報告也顯示便秘的發生跟較少的蔬菜、水果、豆類攝取有關。

許鈺敏說,很多時候都是孩子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是飲食型態問題,加上外食比較難攝取蔬菜,及沒有充分的營養觀念下,給孩子自己選擇時,高熱量高糖分的飲食都會是孩子偏好的飲食。國健署建議隨年齡不同,一天要2-4份蔬菜、1份水果,1份蔬菜大約是一個小碗7分滿的煮熟蔬菜,或代換成生的100公克,水果則是一個拳頭大小,這都是相對比較好計算跟操作的份量。

醫師建議,維持早晚一杯奶(240毫升)的習慣,不需要隨著長大而特別避免奶類攝取,反而應該維持喝牛奶的習慣,以確保鈣質的攝取;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建議,維持早晚一杯奶(240毫升)的習慣,不需要隨著長大而特別避免奶類攝取,反而應該維持喝牛奶的習慣,以確保鈣質的攝取;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每日小於300毫克的鈣攝取與身高較矮有關

許鈺敏表示,鈣質很直觀地就是骨骼形成的重要物質,除此之外也參與了許多神經傳導與肌肉運動。國健署建議的每日鈣攝取量,在4-6歲為600毫克、7-9歲為800毫克、10-12歲為1000毫克、13-18歲為1200毫克、成人則為1000毫克。

研究發現,每日小於300毫克的鈣攝取,與較矮的成人身高相關。但國小學童鈣質的攝取平均只有建議量的一半,到國高中更是只剩4成。

許鈺敏建議,維持早晚一杯奶(240毫升)的習慣,不需要隨著長大而特別避免奶類攝取,反而應該維持喝牛奶的習慣,以確保鈣質的攝取。每100毫升的牛奶,大概就是100毫克的鈣質,所以早晚各一杯,大約就有保底的500毫克。

許鈺敏說,其他建議攝取的高鈣食物,則包括起司乳酪、芝麻、小魚干、豆腐(有鈣作為凝固劑的傳統豆腐才有)、深綠色蔬菜等,她在門診常遇到說孩子不愛這些食物的,但通常建議他們吃芝麻小魚乾,都可以接受。而身體內維他命D的充足,也會促進鈣質的吸收,所以同時兼顧是比較好的選擇。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