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頭暈分4類 記下3線索助醫師診治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醫學研究顯示,全球有高達17%的人受到頭暈困擾,在台灣,這等於將近有400萬人曾被頭暈糾纏。醫師指出,頭暈分為眩暈、昏厥感、不平衡感,以及難以形容的頭暈4類,但因頭暈的感覺很難具體說明,因此醫師提醒,就醫前,應記下「頭暈發作的時間長短」、「姿勢改變或什麼情況會發作」,以及「除頭暈外,有沒有其他相伴隨的症狀」等3線索,以便就醫時,提供醫師判斷病情。
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滋圃指出,頭暈的原因非常多,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許多民眾以為頭暈只有「內耳不平衡」和「腦中風」兩種病因,其實,「內耳不平衡」並不是一種病症,也不是一個診斷結果,它只是代表頭暈問題發生在內耳。內耳不平衡背後的病因有很多,常見包括耳石脫落症、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等。
眼振 診斷眩暈症的重要依據
張滋圃表示,「眩暈」代表一種轉動或移動的錯覺,由於眩暈症發作,是由前庭系統出問題所引起,發作時看出去的景物會天旋地轉。由於這樣的天旋地轉是眼振所引起的錯覺,因此醫師在診斷眩暈症時,眼振的判別是一個很重要的依據。
前庭復健運動 終結頭暈目眩
他也提醒民眾,出現頭暈時,首見應該要記下「頭暈發作的時間長短、會不會復發?以及多久復發一次?」其次要記下「頭暈是因為姿勢改變或其他什麼特定原因發作?」還有「除了頭暈之外,有沒有其他相伴隨的症狀?」記下這些事情在就醫時,提供醫師做為診斷的依據。
張滋圃指出,雖然止暈藥能改善頭暈,但也可能延緩平衡感的恢復,尤其服用太多藥物,反而會造成頭暈的副作用。慢性頭暈的成因很多,其中有一大半是與前庭系統的功能障礙有關,因此在歐美等醫療機構,治療慢性頭暈是採用「前庭復健運動」為主要治療方式。
為了讓民眾了解前庭復健運動,「原水文化」出版社邀請神經內科、耳鼻喉科、復健科的醫師與物理治療師共同執筆《「圖解影音」臨床實證 終結慢性暈眩的前庭復健運動》一書,民眾可以自行在家執行頭暈復健治療。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