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肌少症恐致吞嚥困難! 醫授居家檢測妙招:早發現快治療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年紀增長,肌肉量會漸漸減少,這時若沒留意飲食與運動習慣,恐引發肌少症。對此,五股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表示,肌少症不只發生在四肢肌群,也可能影響吞嚥相關肌群,若沒早期發現、適當治療,恐會增加跌倒、骨折風險及吞嚥困難。因此,他分享,居家自行檢測方法,民眾可使用手指或皮尺測量自己的小腿圍,其中,若男生小於34公分;女生小於33公分,表示可能肌肉量不足。
傅裕翔在臉書粉專「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學內科 養生 長照 介護食 慢性病」發文指出,不要以為只有老人會得肌少症,近年肌少症有年輕化的趨勢,30至50歲族群中,核心肌力不足竟高達48%。此外,也有研究報告提到,40歲後身體將流失近50%的肌肉量。所以,接近40歲的中年人也不可忽視肌少症的影響。
傅裕翔說,肌少症不只是肌肉在減少,同時還包括肌肉力氣減退及體能表現變差。肌少症可分為2種,包含:
●原發性:自然老化導致的肌肉流失。
●次發性:與生活方式和其他健康狀況有關,像是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及慢性疾病等。
肌肉質量 自我評估
至於如何自我評估肌肉質量?傅裕翔分享,居家自我評估的方法,測量後可參考「肌少症程度分級表」。測量方法為:脫下小腿的衣物,坐在椅子上,雙腳自然踩地,小腿和大腿呈現90度,可使用手指或皮尺測量自己的小腿圍:
●手指測量:雙手食指、拇指圈成一個圈,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若圈剛好或圈起來有縫隙,就表示可能肌肉量不足。
●皮尺測量:用皮尺側量小腿圍最粗的地方。若男生小於34公分、女生小於33公分則表示可能肌肉量不足。
傅裕翔建議,若有上述情形,請前往醫院檢查做進一步評估,並提醒,肌少症若沒早期發現、適當治療,不但會增加骨頭和關節負擔,增加跌倒、骨折風險,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
此外,肌少症不只會發生在四肢的肌群,也會發生在與吞嚥相關的肌群,造成吞嚥困難。這些的後果都將為家屬帶來巨大的照顧壓力。他也舉例,像是「走個幾步路,就需停下來休息」、「有時坐在沙發上都沒有力氣將自己撐起來」等,這些日常小事,逐漸變得困難,都可能是肌少症的前兆。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