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中醫治療腸病毒 中藥、針灸、預後保養一次看

2023/07/26 18:54

腸病毒主要症狀為發熱、嘔吐、腹瀉、喉嚨痛、頭痛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文/陳玫汝

近期為腸病毒的高峰期, 大人小孩都可能見到,主要是由許多不同種的病毒集結而成,症狀可輕可重。其中以幼兒感染71型會產生較大的危險性,手腳掌起疹子,咽喉紅腫起水泡(疱疹性咽峽炎),嚴重時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及神經系統的病變。其餘的腸病毒主要症狀為發熱、嘔吐、腹瀉、喉嚨痛、頭痛等。症狀輕微者多以支持性療法,補充電解質及水分多加以觀察,症狀明顯者針對症狀給予對症治療。在中醫中,針對腸病毒感染的治療方法也有很多,包括中藥治療和針灸治療。

中藥治療腸病毒

在中藥治療方面,急性發作期時常用的中藥包括黃連、黃芩、黃柏、茯苓、陳皮、連翹、白勺等。經常使用的方劑如葛根芩連湯、半夏瀉心湯、藿香正氣散、小柴胡湯等,這些中藥都有清熱、散結調理腸胃等功效,對於腸病毒感染的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醫師還可以對中藥方劑進行個別化調配,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幼兒的症狀變化快速,需時時觀測其活動力及精神狀況,且護其胃氣。

調養期的治療方向主要著重在腸胃機能的修復,及身體氣血的調養。不管是成人還是幼兒,在復元過後的一週之內盡量仍以清淡飲食為主,若貿然過度飲食,容易造成病邪來復,纏綿難解。調理腸胃的方劑常以香砂六君子湯、四君子湯、小建中湯、五苓散、理中湯等方劑建其中焦元氣。

常用的針灸穴位包括足三里、陽陵泉、內關、合谷、曲池等穴位,緩解腸病毒感染的症狀,促進康復;圖為足三里穴。(資料照)

針灸治療腸病毒

針灸可以調整人體的氣血運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對於腸病毒感染的治療也有一定的作用。常用的針灸穴位包括足三里、陽陵泉、內關、合谷、曲池等穴位,緩解腸病毒感染的症狀,促進康復。若病後脾胃虛寒症狀較明顯的患者,也可以利用艾灸薰臍的方式復其胃陽。

預後保健

腸病毒感染對於兒童的危害較大,因此家長在平時應該加強對兒童的健康管理和保健工作,以減少感染的風險。對於已經感染腸病毒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保持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適當控制飲食。病後需觀察胃口恢復的狀況如何、是否仍有腹痛、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存在。其餘的症狀如睡眠情況或頭痛頭脹等症狀,也很有可能與腸胃機能不穩定有關,需要患者多加注意。

(作者為雲鼎中醫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