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沙門氏桿菌嚴重能致死! 營養師揭4常見來源、5招預防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日天氣炎熱是食物中毒高峰期,其中最常見的沙門氏桿菌會引發急性腸胃炎,嚴重甚至會引發敗血症、休克,勿輕忽!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沙門氏桿菌常見4種來源,包含生肉、生乳、魚肉煉製品;豆餡、豆製品;雞蛋與蛋製品;或可由環境媒介、昆蟲動物接觸污染之食品,平日裡應避免生食與交叉污染、煮熟食物、重視個人及環境衛生。
李婉萍在臉書粉專「李婉萍營養師」發文指出,其實早在2017年,就有2歲雙胞胎因誤食生蛋,而感染沙門氏桿菌,引發敗血症;2018年,甚至有學生因吃到用受汙染的生蛋汁做的「法式吐司」而致死的案例。故重點應是,學會如何預防及避免將病菌吃下肚。
嚴重休克 不可輕忽
人體感染沙門氏桿菌後,在4-48小時(平均約24小時)內就會發病,發病時間愈短,症狀愈嚴重。常見症狀包括腹瀉、腹痛、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噁心、嘔吐等,再嚴重者會開始出現帶有血絲的綠色糞便,甚至可能會腸出血、腸穿孔、壞死性腸炎、敗血症、休克。
李婉萍說,這些症狀通常出現在感染後6-72小時內,持續約數天至一週。尤其,抵抗力弱的幼童,受感染腸道裡的沙門氏桿菌易入侵血液,導致敗血症,甚至經血液感染其他器官,造成腦膜炎、肝膿瘍、骨髓炎等嚴重併發症。
常見4種來源要注意
●生肉、生乳、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
●豆餡、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
●雞蛋與蛋製品,其次為烘焙製品及複合調理食品。
●可由環境媒介,或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接觸,而產生二次污染之食品。
5招預防沙門氏桿菌
●避免生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如生蛋白、生蛋黃、半熟蛋、生肉等。
●煮熟食物:食品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沙門氏桿菌不耐熱,於60℃加熱20分鐘即被殺滅。肉類和家禽,應煮熟至內部溫度至少達到安全溫度(通常70 °C以上)。
●避免交叉污染:加熱後的食品應防止交叉污染,生食及熟食所使用器具應分開、勿混合。
●重視個人衛生:勤洗手,特別是在處理食物前後。
●環境衛生:防止病媒侵入,應撲滅鼠、蠅、蟑螂等病媒侵入調理場所,也不得將狗、貓、鳥等動物帶進調理場所;垃圾應加蓋並定時清除、廚房的內外場應每天清理乾淨整齊;被蒼蠅沾染、過期、腐敗不潔食物,均應丟棄,切勿食用。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