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神經內分泌瘤創新療法 PRRT更精準殺滅癌細胞、副作用低

2023/07/18 15:36

吳女士(右2)是高醫首位PRRT新療法的神經內分泌瘤,完成療程已近1年,目前腫瘤已縮小。(記者許麗娟攝)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因罹患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過世,神經內分泌瘤的治療除了手術、藥物及放射線治療外,PRRT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為最新療法,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自2021年底引進後,已完成16人次的治療,也是目前南台灣唯一可進行PRRT療程的醫院。

高醫副院長吳文正指出,每10萬人約有3人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又以男性居多,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多數出現在胰臟或小腸等腸胃道器官,但也可能在肺臟、胃部、結直腸等其他部位。PRRT是一種創新的癌症療法,主要利用放射性藥物,通過肽體靶向,將放射性物質直接引導至癌細胞,進而達到殺滅癌細胞的目的,且對正常組織的影響相對較小。

PRRT治療與傳統放射線治療的不同之處,是打入血管後透過放射核種可進行全身性治療,可精準針消滅癌細胞。(高醫提供)

吳女士是高醫首位接受PRRT治療的病人,她在2017年因反覆性腹瀉,確診為胰臟的神經內分泌瘤,而且轉移到肝臟,在醫師建議下手術切除了一半胰臟、部分肝臟、膽囊及脾臟,2019年有醫師建議她到新加坡接受PRRT治療,因考量路程遙遠再加上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而作罷,3年後得知高醫引進PRRT治療時,毫不猶豫接受治療,至去年9月底已完成4次療程,至今腫瘤明顯縮小、狀況良好。

吳女士說,第1次完PRRT有出現嘔吐、拉黑血等副作用,但第2次後就不會了,目前狀況都還不錯,已能正常生活。

吳女士經過4次PRRT治療後,肝和淋巴結各1顆的腫瘤已獲控制,沒有再繼續變大(高醫提供)

另一位44歲的宋先生,18歲起身體陸續長出腫瘤並做手術切除,2021年底經全身健康檢查發現確診神經內分泌瘤,先後又動了4次手術,經醫師建議到高醫做PRRT治療,至今已經執行3次療程,他說,除了有稍微掉髮和胃食道逆流等副作用,大致狀況良好。

宋先生自18歲起多次切除副神經節瘤,去年底接受PRRT治療,目前已完成3次療程,分享除了胃食道逆流外,幾乎沒什麼副作用。(記者許麗娟攝)

宋先生目前已完成3次的PRRT治療,癌細胞活性有下降。(高醫提供)

高醫胃腸內科主任吳宜珍表示,神經內分泌瘤如果小於1公分可內視鏡切除,但如果已轉移、切不乾淨的部分,會再加上荷爾蒙藥物治療控制腫瘤生長,若效果仍不夠強,會再使用標靶藥物,而PRRT主要可取代標靶藥物控制腫瘤。

高醫核子醫學部主任張晉銓說,完整的PRRT療程需進行4次,每次間隔2個月、1次約4小時,治療原理是把帶有放射性的藥物打到病患體內表現肽受體的腫瘤細胞上,可以將輻射能量導入腫瘤細胞,達到摧毀腫瘤的目的,也因為精準結合在腫瘤上,可減少身體其他器官過多的傷害,治療過程中也需嚴格遵守輻射防護,治療結束後完善的照護和監測。

至於引發神經內分泌瘤的主因,吳宜珍說,造成的原因不明,少數與遺傳有關,如果患者持續出現盗汗、腹瀉、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或心臟疾病,常規治療沒有好,就可能要進一步檢查是否為神經內分泌瘤。至於PRRT療程目前僅用於神經內分泌瘤的治療,未來也可能用於攝護腺癌,不過目前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世界尚未通過。

高醫胃腸內科主任吳宜珍說明PRRT對於神經內分泌瘤的治療。(記者許麗娟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