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盃頻出場差點賠上左手 11歲王牌投手罹「少棒聯盟肘」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11歲的鍾小弟是隊上的王牌投手,在全國盃比賽上硬撐出場,但比賽後左手肘內側疼痛,成大醫院小兒骨科醫師洪志凱發現,鍾小弟罹患「少棒聯盟肘」,經過2個月的保守治療與適當休息後,生長板軟骨間隔已復原、隱微骨折也順利癒合,又回到球場上繼續他的投手任務。
洪志凱說,「少棒聯盟肘」是手肘肱骨內側上髁的生長板軟骨間隔變寬,且有隱微骨折,主要致病的原因是在投球時的手肘外翻、外旋姿勢對手肘內側產生的極大壓力,若姿勢不正確、投球數量過多或過度頻繁投球,長時間下來將導致手肘肱骨內側上髁生長板發炎、剝離,造成撕脫性骨折或壓力性骨折的發生。
鍾小弟在口服藥治療,訓練調整、局部冰熱敷,醫師還教導手部肌肉強化訓練,在返家可自行訓練,經過兩個月的治療,才逐漸改善。
如果成棒或是職業球員發生類似的肌肉骨骼傷害,可能造成手肘內側,也就是尺骨的副韌帶受傷或斷裂,嚴重者甚至需要接受韌帶重建手術,也就是有名的「Tommy John手術」,職業選手、球迷聽到這個手術名稱,因為許多旅美的知名投手都動過Tommy John手術,他們也都因為這個手術復健了一大半個球季。
洪志凱指出,為預防小球員投球受傷,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提出了「Pitch Smart指引」,像是小球員要避免過度的投擲動作,建議1年中至少4個月、且至少連續2到3個月不可進行投擲相關的運動,13歲前不建議投擲變化球,賽未登場投手,需避免擔任捕手的守備工作等等,「少棒聯盟肘」並非單一次事件所導致的傷害,若發生手肘內側疼痛問題,需就醫評估與治療,不可輕忽其嚴重性。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