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40多歲OL發現月經量異常增多 就醫竟確診子宮內膜癌三期

2023/07/11 15:25

婦癌患者常須合併接受化療,療程中多有癌疲憊症狀,輕則影響情緒、重則干擾睡眠,對病患所造成的心理影響不可不慎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一名年約40多歲的林小姐是上班族,她發現月經量竟開始異常增多,警覺之下就醫檢查竟發現確診子宮內膜癌、且已經第三期了,幸好及早治療也恢復得不錯。

子宮內膜癌近年來確診人數越來越多,癌症治療中,不同於噁心、嘔吐等被外界熟悉的化療副作用,研究發現,最讓婦癌病患困擾的癌因性疲憊(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反而未被大眾所熟悉。統計指出,病患術後感到疲憊比例高達48%,而且在治療後一年仍有39%病患飽受癌疲憊所困擾。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醫師蔡景州表示,婦癌患者常須合併接受化療,療程中多有癌疲憊症狀,輕則影響情緒、重則干擾睡眠,對病患所造成的心理影響不可不慎,「治療後感到很疲累,好不容易才剛恢復,卻又得緊接著面臨下一次治療」,重複循環下來,病人在面對下一次治療時產生極大壓力,甚至心生抗拒,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降低治療意願,讓療效大打折扣。

蔡景州提到,高雄長庚和嘉義長庚的醫療團隊共同針對婦癌開發出一套癌疲憊預測模型,第一是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患者,第二是「FIGO」癌症臨床分期大於1,第三是「ECOG」體能評分表現狀態分數大於等於1,第四是癌症治療反應不足(疾病穩定性或進展),第五是過去一週內接受過癌症治療。

他指出,只要符合前述五項,臨床診療時便要高度留意病人已經罹患、或即將罹患癌疲憊症狀。蔡景州解釋,臨床很多病患不會主動表達疲憊,導致癌疲憊遭到漠視,透過此預測模型,相信有助於及早改善症狀,也有利於在前端迅速揪出高風險患者,達到精準治療。

蔡景州說,透過預測模型,發現這名病患林小姐的癌疲憊風險相當高,經討論後,在化療期間給予適當處置,順利且如期地完成整個療程,恢復狀況良好,現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蔡景州也特別提醒,長庚團隊之前研究曾發現,21歲到59歲的青壯年、中年族群,其癌疲憊嚴重程度遠高於逾60歲的高齡者,不論癌友或是家屬都應特別留意,勿讓癌疲憊影響了治療期間的心情、意願和效果,若有癌疲憊情形,一定要和主治醫師提出討論,才能在身心都得到良好的照顧下,恢復健康。這項做為臨床預防性處置的癌疲憊預測模型,近期已獲國際知名期刊《Cancers》發表刊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