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大腸鏡檢查多久做一次? 醫:依當次檢查結果分3種

2023/07/01 21:49

大腸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已經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在台灣主要的大腸癌篩檢方式有兩種: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檢查;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38歲湯小姐有大腸癌家族史,外加抽菸、喝酒習慣,大腸鏡檢查發現一顆瘜肉,切除後病理檢驗指出該瘜肉為管狀腺瘤併低度分化不良,醫師建議她最好隔一年就應再次進行大腸鏡檢查,雖此次已將高度癌化風險瘜肉切除,就可有效防止大腸癌發生。但湯小姐不免疑問,同樣是有發現瘜肉,為何親友的醫師建議可於1-3年安排大腸鏡即可,自己卻被建議1年後就要再大腸鏡追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明,大腸鏡的檢後建議追蹤頻率,會依「當次的檢查結果」作為依據而有不同時間的建議,包含瘜肉大小、病理診斷、清腸程度。

以湯小姐案例來看,家中有大腸癌病史,加上有抽菸、喝酒的不良生活習慣,這3個條件讓她成為大腸癌高危險族群,提早安排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發生的最好方法;檢後發現的管狀腺瘤併低度分化不良,就是大腸癌的癌前病灶,也代表著湯小姐為罹患大腸癌高風險者,因此建議檢後一年需再安排大腸鏡追蹤。要間隔多久再做大腸鏡?大致情況可分成3種:

建議檢後1年安排大腸鏡

●清腸結果不理想。

●單次發現3顆以上腺瘤性肉。

●超過1公分的腺瘤性肉。

●病理檢驗瘜肉分化不良。

建議檢後1-3年安排大腸鏡

●單次發現1-2顆腺瘤性肉。

●小於1公分的腺瘤性肉。

●病理檢驗療肉分化良性。

建議檢後3-5年安排大腸鏡

●無異常發現並清腸結果良好。

梁程超醫師指出大腸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已經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在台灣主要的大腸癌篩檢方式有兩種:一是50-74歲民眾,接受國健署推行的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其二為直接接受大腸鏡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已證實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若檢查為陽性務必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根據統計每20位陽性受檢者中,就有一位被確診為大腸癌。

雖大腸內視鏡檢查為侵入式,造成部分民眾擔心不適,而拒絕安排檢查,梁程超建議,可自費做無痛舒眠大腸鏡檢查,過程舒適,輕鬆睡一覺檢查就可完成。大腸鏡是利用內視鏡直接去觀察大腸內層黏膜變化,病灶偵測敏感性高,可以有效發現微小瘜肉與癌前病灶,並可在檢查的當下,針對有疑問的病灶,直接進行組織切片、切除,兼具診斷與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