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急性心肌梗塞12小時黃金搶救 醫:早期死亡率高達50%!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AMI和AI一樣重要!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在臉書粉專「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指出,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簡稱AMI),早期死亡率高達50%,從血栓溶解劑,再到心導管手術,為了在發生12小時內搶救病患,心臟科醫師自此開始了24小時值班模式,台灣如今的AMI治療成果,醫護功不可沒。
劉中平表示,AMI早期死亡率高達50%,是心臟科棘手問題,經多年研究,發現AMI是因為心臟上面的冠狀動脈,被突然產生的血栓塞住了。於是開發了血栓溶解劑來幫助血塊溶解。後來心臟專科又發明了心導管手術,利用微細的長管子直接從表皮深入血管,一路延伸到心臟,把心臟上面的冠狀動脈利用導線和氣球打開,然後放入支架穩定血管。
劉中平說,近年更發現,AMI發生的12小時內,立即進行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可恢復心臟血液供應,減少死亡率。於是心臟科醫師開始24小時值班待命的工作模式,急性心絞痛患者需立刻進行AMI判讀。可進行心導管的病況,要馬上取得家屬同意及召集醫療團隊緊急處理。
劉中平闡述,10多年前剛開始進行這樣的醫療流程時,幾乎讓整個醫院人仰馬翻,深夜難眠。仰賴許多醫療同仁的辛苦與犧牲,現在台灣已有傲人的AMI治療成果,將許多患者從鬼門關口搶救回來。劉中平呼籲,民眾若是有急性心絞痛情況,除要立刻就醫外,也請多配合專業人員的指示,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挽救心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