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長者矮超過3公分恐是骨鬆 醫授3招預防:已漸年輕化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人體骨量約在20至30歲時達到最高峰,之後開始下滑,若當骨流失過多,將使骨骼變脆、變弱。對此,義大醫院減重中心、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昱彰表示,年長者若身高比年輕時矮3公分以上,可能有骨鬆,但仍建議透過骨質密度檢查判斷。此外,骨鬆逐漸年輕化,若想預防,記得補充足夠鈣質,多運動並曬足太陽。
陳昱彰在臉書專頁「陳昱彰醫師」發文指出,受到飲食、生活習慣影響,骨質疏鬆、肌少症已非高齡長者的專利,而是逐漸年輕化,像是58歲資深媒體人許聖梅跌倒骨折才發現患有肌少症,也曾遇過骨鬆到需要治療的年輕病患。
因此,年輕時就要補充足夠鈣質、多運動並曬足太陽;年老時下肢肌力訓練要夠,且需注意自身有無骨鬆,簡易、初判方式為「身高有沒有比年輕時縮水3公分以上」。若有骨鬆疑慮,可諮詢相關專科醫師。
他補充,骨鬆檢測方法很多,目前最建議的還是骨質密度檢查,以年齡與檢測結果T-score判斷是否有骨鬆。
●骨質正常:T-score≥-1
●骨質流失:-1>T-score>-2.5
●骨質疏鬆:T-score≤-2.5
陳昱彰直言,每次遇到有做骨密度檢測的長者都會很開心,一方面代表民眾健康意識抬頭,對骨鬆較有概念,另一方面則是有機會找出患者及早治療,同時再度強調預防骨鬆的重要性,不希望看到銀髮族因一次跌倒、骨折而就此失能,甚至一步一步退化到生命結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