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中暑別用退燒藥 食藥署揭原因:恐增併發症發生風險

2023/06/22 12:42

食藥署表示,中暑初期通常會出現,如:身體發熱、心跳及呼吸加速等,若未及時處理,恐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異常、40度以上高燒等,危及生命的症狀;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天氣炎熱,中暑的風險也隨之提高。對此,食藥署表示,中暑初期通常會出現,如:身體發熱、心跳及呼吸加速等,若未及時處理,恐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異常、40度以上高燒等,危及生命的症狀。這時,別使用退燒藥來降溫,因中暑引起的高溫是體溫調節失調所致,與發燒機轉並不相同,因此,不僅沒效,還可能增加中暑併發症。如:急性腎衰竭及肝臟衰竭等。

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表示,中暑主要是因身體在高溫溼熱環境中,難以有效散熱,導致體內熱量累積,並加速水分和鹽分的流失。其中,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戶外或密閉空間工作者、運動員、慢性疾病患者、代謝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肥胖或服用特定藥物者為中暑的高危險族群。

食藥署提到,中暑初期通常會出現,包含:身體發熱、心跳及呼吸加速、皮膚發紅且乾燥等症狀。若未及時處理,恐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出現40度以上高燒、意識混亂、抽搐及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症狀。

中暑≠發燒 原因不同

面對體溫過高,民眾可能直接聯想到使用退燒藥物來降溫,但食藥署提醒,由於中暑引起的高溫是因中樞系統中的體溫調節失調所致,與感染造成細胞激素釋放及產生發炎反應所導致的發燒機轉並不相同,使用退燒藥不但不能幫助降溫,還可能增加中暑併發症。如:急性腎衰竭、肝臟衰竭及凝血功能異常發生的風險。

食藥署解釋,在臨床上,通常會使用冰敷或靜脈輸液來協助降溫,並針對電解質異常進行校正,除非患者已出現癲癇、譫妄及心律不整等症狀,才會使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最後,食藥署建議,若出現中暑症狀,應盡快移動到陰涼通風處並鬆開衣物,可用灑水、風扇或冰敷來幫助降溫。若患者清醒,可以給予電解質飲料或加少量鹽的冷開水,以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其中,需特別留意,針對意識不清者,應避免飲水,並盡速送醫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