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夏至不只防中暑! 中醫授養身撇步:注意這5大問題

2023/06/21 11:27

中醫師指出,夏季氣候濕熱潮濕,易發生皮膚搔癢。可利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中藥來改善,如:金銀花、防風、荊芥及蒲公英等;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中醫師指出,夏季氣候濕熱潮濕,易發生皮膚搔癢。可利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中藥來改善,如:金銀花、防風、荊芥及蒲公英等;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21)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天氣逐漸愈來愈炎熱,該注意哪些事項呢?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鍾明君表示,除了防中暑之外,還有消化不良、失眠、皮膚炎及泌尿系統感染的問題出現。而至於夏至的養生,建議透過飲用綠豆湯、西瓜及蓮子等,來清熱解毒。此外,也可搭配穴道按摩,像是太溪穴及大椎穴等,來舒壓。

鍾明君於臉書粉專「扶原中醫診所」發文指出,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此時天氣通常非常炎熱,人們在這個時節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困擾。以下是夏至常見的5類疾病以及中醫的處理方式:

中暑

中暑通常會出現體溫高、皮膚乾燥發紅及心跳急促等情形,需立即送醫,以免有生命危險。而門診常見病人一進診間就說中暑了,其實通常指的是中暑的前兆:熱衰竭及熱暈厥。

●熱衰竭:可能出現大量流汗、疲倦無力、頭痛、胃口差、噁心或嘔吐等症狀。

●熱暈厥:因汗流太多,而導致皮膚濕冷、脈搏變弱,導致頭暈甚至昏倒。

●中醫治療:中醫認為中暑是由於熱邪侵襲所引起。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清熱解毒、止痙級生津的中藥,如:青蒿、黃芩、鉤藤、人參、麥冬及五味子等。

消化不良

夏天胃口差,吃進去的食物不容易消化,餐後容易飽、腹脹、打嗝及噁心等。通常會使用健脾和胃的中藥,如茯苓、白朮、神麴等,以增強消化功能和調節脾胃。

失眠

失眠與夏天心火旺有關,因此常使用清心安神的藥材,如:酸棗仁、龍骨及牡蠣等。

鍾明君表示,夏至除了防中暑之外,易有消化不良、失眠、皮膚炎及泌尿系統感染的問題出現;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鍾明君表示,夏至除了防中暑之外,易有消化不良、失眠、皮膚炎及泌尿系統感染的問題出現;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皮膚炎

夏季氣候濕熱潮濕,容易發生皮膚搔癢。這時中醫將採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中藥,如:金銀花、防風、荊芥及蒲公英等。

泌尿系統感染

氣候悶熱,加上汗水不易蒸散,夏天也常見排尿澀痛、尿液混濁及分泌物增多等。對此,通常使用清熱利濕、消炎解毒的中藥,像是澤瀉、豬苓及黃柏等。

至於夏至的養生,鍾明君提到,應避免長時間在高溫下活動,以免中暑,也要記得時常補充水分,保持身體正常機能,穿著寬鬆、透氣的衣物,以利散熱。此外,可以利用食療及穴道按摩來協助,包含:

食療

●降火解毒:飲用綠豆湯或菊花茶。

●富含水分、開胃的水果:西瓜及檸檬等。

●益氣養陰:百合、蓮子及枸杞等。

穴位一覽表。(圖取自扶原中醫診所臉書粉專)

穴位一覽表。(圖取自扶原中醫診所臉書粉專)

穴道按摩

●太溪穴:位於腳踝內側,與阿基里斯腱間的凹陷處,可以清熱利尿,對泌尿系統有益。

●大椎穴:頸部,第七頸椎骨的下方,有清熱解毒功效,對預防和治療感冒、喉嚨痛有幫助。

●衝陽穴:腳背,第二蹠骨足背動脈處,可助清熱解暑,能預防和緩解中暑。

●心俞穴:位於背部,第五胸椎下方。按摩心俞穴可以寧心安神,有助於改善失眠。

最後,鍾明君強調,夏至時節要及時補充水分,選擇清淡飲食,並注意調節身心,避免過度勞累。同時,可以透過穴道按摩來舒緩壓力,促進身體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