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長期腰痠背痛、筋膜沾黏 中醫小針刀有「解」

2023/06/14 15:23

針頭扁平狀的小針刀(左者)與傳統針灸針不同,用來鬆解較頑固性或沾黏的組織。(圖: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41歲吳先生平日從事勞動工作,需彎腰搬運重物,常有腰痠背痛問題,在工作量大時連雙手手肘與手腕都痠痛不堪,有時痛到無法使力,貼藥布或推拿都難緩解。他求診醫院中醫,中醫師診斷是長期勞動使腰背部肌肉慢性發炎、筋膜沾黏,採用針刀治療,3次療程後疼痛感減緩很多,偶爾工作量大覺得腰痠,定期回診調理,疼痛不再困擾他。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張維麟表示,長期用電腦時姿勢不良、或是搬運重物,都會使肌肉緊繃疼痛,在中醫稱為「勞損」。若肌肉長期發炎,患處會滲出組織液試圖修復,但若反覆受傷癒合,會出現沾黏、結疤甚至鈣化情況,因為軟組織沾黏,形成頑固性疼痛。長時間惡性循環下,一般治療方式很難鬆解沾黏,療效不彰,這時可考慮使用小針刀治療。

小針刀的針尖與一般針灸不同,是扁平狀的「刀刃」、又名「小扁針」,常用於慢性軟組織疾患和骨質增生症等,如外力損傷或是慢性勞損引起的各部位肌筋膜綜合症。由於軟組織增生、沾黏、疤痕化,形成痛性硬結或條索狀增厚,一般針灸、推拿或藥物很難有明顯療效。小針刀利用手法於特定部位對軟組織鬆解和切開硬結,疏通氣血減輕疼痛,有明顯效果。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用小針刀治療,例如凝血功能異常或有蟹足腫體質者,及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孕婦,在做小針刀療法前都需要醫師謹慎評估。

張維麟也提醒,針刀解開沾黏後仍需注意日常保養與復健,如搭配疏經活血的內服藥,及適度拉伸與熱敷疲勞的肌肉,或可用按摩推拿手法讓緊繃肌肉放鬆。以腰背痛為例,可對局部出現條索狀的肌肉按摩,或是針對腎俞、大腸俞、命門、腰陽關等膀胱經與督脈穴位按壓,使氣血活絡、加速疲勞恢復;而多休息也能讓損傷處完整修復,避免疾患復發。

平常對命門穴、腎俞穴、腰陽關穴、大腸俞穴等穴位按壓可活絡氣血、加速消除疲勞。(圖: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