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幼餵藥案》BZD長期服用後驟停 恐致戒斷症候群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新北市板橋區某私立幼兒園被爆,幼兒疑似遭老師餵食「巴比妥」(Barbital)及「苯二氮平類」(BZD)等安眠藥物。對此,蘆洲愛林診所醫師林智葳表示,雖然兒科醫療處置中也可能用到BZD類藥物,但會精確計算劑量後才給予,若錯誤使用且長期服用後驟停,很可能出現戒斷症候群。此外,巴比妥若不慎過量,隨時有呼吸抑制或血壓過低的危險。
林智葳在臉書粉專「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發文指出,BZD類藥物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與GABA有關的接受器上,增加神經元細胞膜氯離子的通透性,達到神經抑制的作用,因此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入睡、緩解焦慮。
他說明,兒童在進行一些必要性、較長時間的檢查時,例如腦波、核磁共振,必須保持安靜、不亂動,才不會影響檢查結果,因此針對較無法配合的孩子,檢查前會使用精確計算劑量後的Diazepam(Valium,一種BZD類藥物;經由直腸黏膜給予),以求檢查順利。此外,臨床上遇到熱痙攣較嚴重或癲癇發作的孩子,也會看狀況適當使用這些BZD類藥物。
長期服用後驟停 恐致戒斷症候群
林智葳直言,由於是單次或短時間內使用,比較不用擔心此類藥物可能產生戒斷症狀。而使用期間較長的病人(通常指超過3個月或更久),也會漸進式降低劑量,用最緩和的方式避免戒斷症候群發生。
他指出,若沒有藥物使用的劑量專業,也沒注意餵食頻次,巴比妥類藥物若不慎過量,隨時有呼吸抑制或血壓過低的危險性存在,沒有劑量觀念、沒有小心翼翼與考慮再三,對孩子來說真的很危險。
此外,林智葳斥責,若已是長期服用,藥物也不能說停就停,BZD類藥物驟停可能幾天到幾個月後,可能就會出現可怕的戒斷症候群,包含睡眠障礙、易怒、情緒不穩,甚至認知功能障礙,孩子們做了什麼需要承受以上這些可能的風險?
林智葳坦言,門診中遇到家長抱怨孩子最近情緒突然不穩、易怒暴躁時,第1個想法就是重新檢討先前開立的可能藥物,有些第1代的抗組織胺,例如希普利敏、氣管擴張劑(例如適喘寧或喘解液、氣喘孩子吃的氣管保養用藥欣流)等,都可能會有類似表現。而經過這次事件後,BZD或其他鎮靜安眠用藥的戒斷也會被列入考慮。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