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惡性腫瘤「化療、放療沒效」! 胃腸道基質瘤只能靠開刀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66歲陳姓病患因胃食道逆流症狀照胃鏡,卻發現胃內有1顆3公分大的腫瘤「胃腸道基質瘤」,幸腫瘤小於5公分,已開刀取出。衛福部花蓮醫院外科主任李清龍說,胃腸道基質瘤屬於惡性腫瘤,但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對它沒有作用,復發性高,即使開刀取出後仍應長期追蹤,不能掉以輕心。
李清龍說,胃腸道基質瘤只占所有腸胃道癌症的1%,在台灣發生率約是每年300人,以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也沒有效,只能透過昂貴的標靶藥物治療,臨床上腫瘤大於5公分以上,健保有給付標靶藥物,待腫瘤縮小才進行切除手術。以陳先生的狀況而言,胃部的基質瘤3公分,腫瘤周界仍平滑且明顯,經腹腔鏡開刀取出後須至少追蹤3年。
「胃腸道基質瘤復發率相當高」!他說,曾有病人因腫瘤已經很大,標靶治療3個月後病人就沒有繼續回診,沒想到5年後又在門診遇到同一名病人時,腫瘤已移轉到骨盆腔、且與周邊器官發生沾黏,因此只要曾經得過胃腸道基質瘤,就得接受長期追蹤,或以標靶藥物控制,避免復發。
胃腸道基質瘤屬於「黏膜下腫瘤」,是從胃黏膜下方的基質細胞發生基因突變所造成細胞異常增生,基質瘤會把黏膜撐大、外觀平滑。他說,在腫瘤尺寸還小、尚未撐破黏膜時,患者幾乎沒有症狀,大多數人都是因健康檢查照胃鏡時發現;隨著腫瘤變大,才會出現腸胃道出血、腹脹腹痛、腸阻塞甚至貧血等症狀,提醒民眾仍因定期安排腸胃鏡檢查,及早發現,透過外科手術切除腫瘤。
李清龍表示,目前全球醫界共識,沒有所謂「良性」的胃腸道基質瘤,胃腸道基質瘤都有轉變成惡性腫瘤之可能性,都應視為惡性腫瘤來治療!發生部位包括胃部、大小腸、結腸,甚至食道都有案例,只要是大於2公分的胃腸道基質瘤都應手術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