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你是哪種失眠類型? 研究:5種類型各需不同治療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世界睡眠協會(WSS)指出,台灣失眠盛行率約17%,約每5人就有1人深受失眠之苦,全台至少有200萬人被慢性失眠困擾,然而並非每個人只吃失眠藥物就能改善狀況。荷蘭研究將失眠分為高度焦慮型、傳統心理生理型、奬勵反應不佳型、壓力事件型及短暫型,不同類型需要不同療法,才能有效治療。該研究刊登於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分享該研究,表示失眠分成很多類型,若用錯誤的治療方法不僅沒效,反而可能患上嚴重憂鬱症,或持續惡化卻不自知。該研究分析荷蘭官方統計的失眠資料並做大數據分析,歸納出5種不同類型的失眠:
●第1種失眠類型:高度焦慮失眠者 (Highly distressed insomnia),佔19%。通常發生在「情緒不穩定」的人,並具有明顯的焦慮特徵,例如神經質、持續有緊張感或自卑感。
●第2種失眠類型:傳統心理生理性的失眠者(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佔31%。此類型失眠症發生在中度焦慮的人,但對於給予的獎勵支持有非常好的反應,易形成積極的行為和情緒反應。
●第3種失眠類型:奬勵反應不佳失眠者(Reward-insensitive insomnia),佔15%。這類型的失眠症,也發生在中度焦慮的人中,但對於給予的獎勵支持,幾乎沒有好的反應,不易形成積極的行為和情緒反應。
●第4種失眠類型:壓力事件失眠者(Life event Insomnia),佔20%。此類型患者皆屬反應活躍的輕度焦慮者,其失眠症狀會因環境、生活事件而異。
●第5種失眠類型:短暫失眠者(Temporarily Insomnia),佔15%,此類型患者輕度焦慮、反應遲鈍。
使用失眠藥物 未必有效
黃軒說明,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失眠不僅有5種類型,且每個種類對某些治療的反應不同,得到患憂鬱症的風險也不同:
●第1類型患者,需會診身心專科醫師一起合作治療。研究人員發現,某些失眠類型的憂鬱風險,比其他類型高出5倍,而第1類型失眠患者,終生患憂鬱症風險很高。
●第2型及第4型失眠類型的人,可以使用苯二氮平類(BZD)藥物治療,且對改善失眠非常有效。但第3型失眠患者使用BZD藥物治療,並未發現可以改善失眠問題。
●第2型失眠患者,對於認知行為療法反應良好;第4型則效果不張。
黃軒表示,研究人員分類失眠的依據,取決於患者的性格特徵,儘管均顯示出「失眠」的相同症狀,但並非都具相同的治療方式。針對不同類型失眠,要「量身定制」才能更精準治療。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