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發燒、腳痛、跛腳 幼童致命「神經母細胞瘤」致死率高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神經母細胞瘤」是少見但致命的腫瘤,約佔兒童癌症的7.8%、但死亡佔比高達15%。3歲的「小恩」曾反覆發燒、腳痛和走路跛腳,一開始當關節炎在治療,但隨發燒越來越頻繁,詳細診斷才發現是第四期高危險群神經母細胞瘤,且經治療後又復發,奮鬥兩年後仍不敵病魔。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癌症當中除腦瘤、淋巴瘤之外,最常見的實體惡性腫瘤,約占兒童癌症的7.8%左右,但在兒童癌症死亡占比卻高達15%。林口長庚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陳世翔指出,神經母細胞瘤患者的疾病分期中,低危險或中度危險群病患者屬於預後較好的族群,一般來說接受手術或化學治療就有很好的預後,20年的存活率可達8成以上。
但他指出,一半以上的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屬於高危險群,在台灣,每年約有10到15名高危險群神經母細胞瘤的癌童,即使已經以高劑量化學治療、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將癌細胞清除,治療後殘存的少數癌細胞,在各種檢查中還是很難被發現,等到癌細胞又增生到一定程度時,病症又會出現,故復發率極高,20年的存活率僅剩3成。
林口長庚醫院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陳鈴津院士主持一項大規模跨國的臨床試驗,研究團隊從2009年至2015年間,持續納入接受GD2抗體(dinutuximab)免疫治療後的患者,長期追蹤受試者人數高達1183名,這是目前此類罕見疾病接受一致性免疫標靶治療的最大規模研究。
分析結果顯示,接受GD2抗體免疫治療組和標準治療組相比較,5年無復發存活率為(61%vs.46%)、總存活率(72%vs.56%),即使在662名大於18個月第四期高危險群的癌童中,表現依然亮眼,5年無復發存活率和總活存率分別為57%和71%。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2年12月《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i of Clinical Oncology)。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賴瓊慧表示,陳鈴津作為免疫標靶治療的先驅,發現GD2抗體可以與神經母細胞腫瘤表面的GD2抗原結合後,誘發免疫系統攻擊並殺死癌細胞,是數十年來高危險群神經母細胞瘤治療的重大突破。這些患者的存活率,鏗鏘有力的證實了GD2抗體在高危險群神經母細胞瘤患者有顯著的療效,也可以幫助此類罕見癌症病童延長壽命。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