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老化與失能的距離 醫籲:出現衰弱症5警訊需積極改善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據內政部人口統計,2022年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17.56%,高齡社會近在眼前,人人都會老化但不一定都會失能,長庚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林彥安指出,衰弱症是介於老化與失能之間的警訊,當出現握力弱、走路慢、體重減經、易疲勞、低活動力,如果5特徵中符合3項,應積極改善,以避免進展到失能。
林彥安在臉書專頁「林彥安醫師 家醫專業 高齡醫學」發文表示,老化是生理損傷局漸累積,失能是沒有恢復的潛力且介入的成效有限,兩者中間的衰弱是有恢復的潛力,積極介入能改善功能,衰弱症的特徵是力量減弱與生理功能異常。
林彥安說明,雖然衰弱症特徵中的握力和走路速度,和肌少症症狀重疊、體重減輕和慢性疲勞也有一些需要排除的原因,這些都是在臨床上判斷年長者是否為衰弱症的大陷阱,因為不知道後面有沒有藏著重大疾病,問題可大可小,醫師需要不預設立場、有邏輯順序地進行排除。
林彥安以體重減輕為例,可能與憂鬱症、惡性腫瘤、消化道、內分泌、發炎性有關,其中1/4找不到原因,但多有良好預後,建議先觀察3-6個月,若為老年人應考慮衰弱症的診斷與介入治療。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