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上班上課常打瞌睡? 醫揭原因示警:恐增糖尿病風險

2023/05/01 16:24

醫師表示,常打瞌睡代表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恐增加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風險;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若每天上班、上課時常打瞌睡,或一關燈、坐下來就想睡覺,很可能是身體出問題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常打瞌睡代表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恐增加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風險。每晚應睡足7-8小時,並適當運動、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避免食用過多咖啡因、糖分和酒精,必要時可尋求心理諮詢,避免心理問題影響睡眠品質。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阿爾霍拉與坎托拉等人(Alhola, P., & Polo-Kantola, P. 2007)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是導致打瞌睡的主因之一,長期缺乏睡眠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研究人員認為,長期打瞌睡,是心理層面、身體疾病、不當行為等造成的。

●壓力過大:現代人面臨各種生活壓力,包括工作、學業、家庭等,長期承受高度壓力容易造成睡眠不足。

●不良生活習慣:生活作息不規律,例如常熬夜、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等,都會影響睡眠。

●環境因素:若睡覺環境不佳,例如夜間光線過強、噪音過大等,都會影響睡眠品質。

●身體狀況: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慢性疾病(如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睡眠中止症候群)等,若沒有改善症狀,那麼上班打瞌睡的情形也不會改變。

●飲食不當:千萬不要在晚上喝酒、攝取過多咖啡因或含糖食物,否則會使打瞌睡情形加重。

長期打瞌睡 恐增加肥胖、糖尿病風險

黃軒指出,施皮格爾等人(Spiegel, K., et al.2005)的研究發現,長期打瞌睡可能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進而影響整體健康,因其意味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影響新陳代謝,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受性,進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他表示,若不去改善打瞌睡情況,就可能進一步導致內分泌失調,降低瘦素(leptin)濃度,並增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和胰高血糖素(ghrelin)濃度的分泌,使食慾增加、能量代謝降低。此外,還會導致身體不當利用糖和脂肪,從而增加脂肪存儲和體重上升風險。

睡眠不足 恐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黃軒表示,卡普喬等人(Cappuccio, F. P., et al. 2011)指出,長期缺乏睡眠可能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如下:

●壓力荷爾蒙增加:長期睡眠不足導致常打瞌睡,可能會使體內壓力荷爾蒙大量分泌,包括腎上腺素和膽固醇,這些壓力荷爾蒙若大量、持續分泌,會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

●自主神經失調:睡眠品質不好會使交感神經系統更加活躍,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反應加劇,而副交感神經系統則會受到抑制,無法對抗交感神經系統的影響。長期下來,這種不平衡的狀態會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增加心臟病風險。

黃軒補充說明,自主神經系統是調節心臟、血管等器官運作的重要系統,包括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負責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反應;副交感神經系統則負責心率減慢、血壓降低等反應,2者的平衡是保持心臟功能穩定的關鍵。

簡單5招 解決打瞌睡問題

黃軒說,打瞌睡可能是因疲勞、缺乏睡眠、壓力過大、心理問題等因素造成,因此可藉由以下常見方法應對:

1.充足睡眠:每晚應至少睡足7-8小時,並盡量保持睡眠規律。

2.適當運動:適當運動可緩解疲勞、減輕壓力、提高睡眠品質,有助改善打瞌睡情況,但不建議在睡前1-2小時做運動。

3.控制飲食:避免食用過多咖啡因、糖分和酒精,這些物質會影響睡眠品質和身體狀況,尤其晚餐時間應避免吃這些飲食。

4.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影響睡眠品質,建議睡前適當減少使用時間,且睡前2-3個小時,千萬不要看螢幕、玩手機或玩電腦。

5.尋求心理諮詢:若打瞌睡原因是心理問題或壓力過大,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心理疾病是很多現代人很大、很深的問題,但大部分人會假裝沒事,隱藏不佳的心理狀態或長期壓力,更傷害健康。

黃軒強調,反覆打瞌睡是身體給的警訊,千萬不要忽略它,也不要以為不重要、不要緊,若持續下去,身體可能會出更大的問題。尤其當打瞌睡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時,建議及時諮詢醫師並治療。不理身體警訊,最後疾病就會來管身體!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