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遠離「腸」危機! 營養師教6招腸道保養術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飲食高油、高糖、高鹽、少纖維,不僅容易導致腸道不健康,還會提高大腸癌風險。營養師彭逸珊提醒,若想預防腸癌,建議多吃新鮮蔬果、未精緻穀類、喝足夠水分、規律運動、健康排便及減少吃加工食品等6招,有助細胞免受攻擊、提升新陳代謝。
彭逸珊在臉書粉專「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發文指出,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一直都是榜上有名的殺手,為了讓大家從日常預防保健,會針對各部位提供一些防癌小技巧及保養術,也許會覺得有些重疊,不過目的是讓大家審視自己生活習慣,不要覺得自己離癌症很遠,一起朝更健康的生活邁進。
●多吃新鮮蔬果: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力,可保護細胞免受攻擊。
●未精緻穀類:如地瓜、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榖物,可幫助有毒物質排出。
●少吃加工品。
●每日足夠水分:體重乘30-35毫升飲水量。
●規律運動:維持正常體態、提升新陳代謝。
●養成規律排便習慣。
據國健署癌症篩檢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癌,影響國人健康甚鉅。此外,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
另,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雖然大腸癌在年輕人身上也會發生,但還是以年紀大的人得病機會較大。因此,患者若有非特異性大腸炎、多發性大腸息肉症、免疫不全疾病,或有過直腸或結腸癌病史、有過乳房癌或生殖器癌病史、有家族性大腸癌病史,均應視為大腸癌的高危險群,需要特別注意。
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接受糞便潛血定量免疫法篩檢,可以提升第0到1期個案所佔的比率,並大幅降低第4期個案所佔比率。此外,目前也沒有疫苗可預防大腸癌,抑癌或抗癌基因運用尚未完全成熟,惟有針對造成大腸癌變的多重因素做良好健康管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生活作息。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